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可以促进北极航道与“一带一路”实现战略对接。通过“冰上丝绸之路”,从我国港口往北航行到达欧洲西部,可以大大缩短经苏伊士运河到达欧洲西部的航程。

材料二  2018年9月,《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优良的自然资源禀赋,成为了拉动地区振兴的“火车头”。图甲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简图,图乙为东北亚区域简图。

材料三 大连位于东北亚中心位置,是东北唯一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总体规划的港口。

(1)相对于苏伊士运河航线,从“冰上丝绸之路”前往欧洲西部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中国参与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可行性有     

(2)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

(3)发挥地区优势,从产业结构的角度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简述将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对策。

 

(1)航道航程短,缩短了时间,节约航运成本。 经过的国家少,航运安全程度提升。 原有的港口建设基础好;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国制造”提供技术支持(任答两点) (2)东北地区出海口位置,经济腹地宽广;位于环渤海,受京津冀地区的辐射影响;临近东北亚各国,是我国在东北亚区域的重要海上通道。 (3)发展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发展海洋油气化工业、海洋盐业、海洋设备及船舶制造业;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发挥海洋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4)完善交通网络,扩大经济腹地;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临港产业集群;抓住机遇,积极对接“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增加人才储备;组建港口战略联盟,提升整体竞争力(任答三点) 【解析】 以东北辽宁沿海地区为背景考查区域位置、交通和区位条件的分析,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我国到西欧地区,若从南部沿海出发,经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到达西欧,航行的路程长、耗时长、运输费用高,且经过多个国家和地区,容易受国际关系、海盗等因素影响,航运安全性、稳定性较差。而从“冰上丝绸之路”前往欧洲西部,“可以大大缩短经苏伊士运河到达欧洲西部的航程”,路程较短、耗时短、运输费用较低,且经过的国家和地区少,受海盗等因素影响小,安全性增强。“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已有一些港口分布,基础设施较好;有利于与“一带一路”实现战略对接,有政府的支持;我国制造技术较为成熟,技术基础较好。 (2)注意是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其优势,不需要分析交通、市场等优势。材料“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沿海港口经济腹地为整个东北地区,经济腹地广;读图乙,辽宁沿海经济带邻近京津冀地区,受其辐射带动作用强;东部、北部临近朝鲜、韩国、俄罗斯等国,是我国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海上通道。 (3)沿海地区,南部海域渔业资源、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读图,南部海域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应大力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并利用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加工工业,如海洋油气化工业、海洋盐业;辽中南地区为重工业基地,应利用沿海、港口优势,积极发展海洋设备及船舶制造业;沿海地区气候宜人,沙滩、阳光等滨海旅游资源丰富,黄渤海地带经济发达,旅游市场广阔,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为发挥区域优势,辽宁沿海经济带应充分挖掘其沿海的位置优势、海洋资源优势和重工业基础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交通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4)要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应不断完善大连港口的周边地区的交通建设,扩大港口的经济腹地;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立足本地产业和资源优势,依托港口集聚产业,建立临港产业集群;大连是东北唯一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总体规划的港口,应抓住机遇,充分借助政策优势积极对接“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发挥东北和邻近的京津地区的教育资源优势,引进人才助力经济建设;加强与天津及东北亚其他国家港口的合作,组建港口战略联盟,通过减少海关障碍来推动贸易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流经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地区,该处河段河道宽阔、沙洲众多,人们选择在高沙洲的洲头以下地区栽种水稻。近年来,印度政府提出在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实施大坝网建设计划。

材料二  图甲为南亚东北部及周边地区简图,图乙为某城市气候统计图,图丙为阿萨姆地区河谷沙洲示意图。

(1)图乙所示气候统计资料与图甲中     (G城或H城)对应,其气温与降水的年内变化特点有          

(2)据材料判断布拉马普特拉河含沙量特征为     ,阐述判断的理由。

(3)图中大坝主要分布在     ,修建大坝时需要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有     

(4)当地农民选择     (冬半年或夏半年)在高沙洲的洲头以下地区栽种水稻,试分析该现象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白洋淀湿地享有“华北之肾”、“华北明珠”的美誉,也是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白洋淀湿地某季节水均衡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白洋淀湿地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白洋淀湿地与地下水之间存在双向转化关系

B. 目前白洋淀主要补给来自A代表的人工调水

C. 人类活动和水文条件变化影响白洋淀水位变化

D. 白洋淀面积与周边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呈负相关

2.关于白洋淀湿地可持续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实施恢复白洋淀水位、退耕还湿、生态修复等措施

B. 白洋淀湿地承担着缓洪治涝和蓄水灌溉的重要任务

C. 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发挥白洋淀湿地的经济功能

D. 加大白洋淀湿地向周边地区提供灌溉用水的功能

 

查看答案

    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反映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不少城市借助相关短视频的传播,宣传城市形象。下图为我国山城重庆近两年短视频上传量地区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短视频上传量高的区域可能为

A. 商业中心 B. 工业园区

C. 住宅小区 D. 旅游景区

2.有关该城市交通规划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影响该城市交通网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河流

B. 城市向西打造“智能谷”主要是得益于地铁站的开通

C. A区交通通达度高有利于打造高密度高级住宅区

D. B区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利于产城融合助推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农牧耦合是指合理配置农作物秸秆、牧草等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农副产品,带动农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持续增值。农牧耦合的生命力在于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协调性。下图为我国某省种植业生产层和畜牧业生产层的耦合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省农牧业耦合的优势表现在

A. 土地类型多样,植被资源丰富 B. 地势起伏大,开辟冬夏季牧场

C. 草牧沼果模式促使物质循环 D. 有机肥返回避免农业土地污染

2.为促进该省各地区农牧耦合发展,当地应

A. 充分发挥草山草坡优势,优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 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

C. 防治水土流失,防灾减灾有效提升土地生产力

D. 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保证各区人均粮食生产量

 

查看答案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和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图为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有

A. 陆上水域面积大于海上水域面积 B. 山地丘陵区面积大于平原面积

C. 盐城等地滩涂面积占比较高 D. 林地主要集中江苏南部地区

2.苏南地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的措施有

A. 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B. 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增强经济产出能力

C. 涉及的生态系统各部门各自采取分块式管理方式

D. 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对生态红线动态监管和监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