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________城市(填代码),原因是________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

(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C城市位于________地貌上。

(4)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个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注在图中。

 

(1)B和C 地形以平原为主,水源充足,交通(水运)便利 (2)矿产资源丰富 (3)铁路运输 气候干旱 河口三角洲 (4)旅游 在B、C、D、E四城市间的铁路交会处标F。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发展受到的限制因素及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位置的影响,综合性比较强。题目最后还有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预测,要求考生能灵活处理,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体现了高考既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又要考查学生能力的要求。做题时,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图,并对图例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本题。 (1)最早形成城市的城市是B、C,原因是B处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形成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宽阔;C处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河流下游的三角洲上。 (2)A、C、D附近有丰富的资源,图例中并未涉及,要求学生基本功扎实,具有较高的灵活应变能力,故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因素是矿产资源丰富。 (3)A城市位于河流沿岸、铁路沿线,故铁路运输成为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准确判断铁路图例是本题的关键。A城市周围高山环绕,位于沙漠地区,因此,气候干旱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不利因素。C则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区。 (4)E城市位于铁路沿线,交通方便,周围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应是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图中最有可能形成城市的地方是BC、ED的交点,位于三条铁路的交汇处,又位于河流沿岸,体现了城市的兴起是受到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2年春运从1月8日起,为期40天。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人口迁移示意图。

(1)春节前、后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分别为(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近年人口流动的特点。

(3)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原因。

(4)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为“2013年春节期间深圳某大街‘空城’一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深圳某大街2013年春节期间“空城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逆城市化加速 B. 务工人员返乡

C. 人口老龄化加剧 D. 旅游人数增多

2.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的合理途径是(  )

①提高城市人口素质 

②扩大农业耕地征用 

③增加城市建筑密度 

④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读某省城市、工业相关数据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

A. 城市工业产值增加 B. 城市人口总量增加

C. 城市面积扩大 D. 城市数量增加

2.图中反映出该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

A. 城市化不利于工业化 B. 工业化限制城市化

C. 城市化与工业化无关 D. 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查看答案

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等过程。如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注: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生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

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 B. 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

C. 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D. 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

2.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小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  )

A. 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 第一产业发达

C. 城市用地较为完整 D. 城市化水平较高

 

查看答案

读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密度与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住宅区密集分布的区域是(  )

A. 0—2千米处 B. 2—3千米处

C. 3—5千米处 D. 6—7千米处

2.距市中心2千米内常住人口密度并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 交通通达度低 B. 环境质量差

C. 地租昂贵 D. 服务设施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