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车道”是可变车道,是指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的情况,在有条件的道路,使某一车道不同时段内的行驶方向发生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潮汐车道”设置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增大城市道路通行面积 B. 减少城市交通事故
C. 美化城市道路 D. 合理配置道路资源
2.为了应对出行高峰,科学引导与缓解交通压力,2013年9月12日北京市首条“潮汐车道”正式开通。每日17时到20时,北京市朝阳路京广桥至慈云寺桥主路方向的一条社会车道改为“潮汐车道”,其余时段维持现状通行。由此可以判断该“潮汐车道”( )
A. 为进城方向 B. 为出城方向
C. 使居住地与工作地的距离缩短 D. 可明显减轻城市污染
读图“城市温度与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变化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判断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
①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③城市人口与城市面积不相关
④该城市职能为政治、文化中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由此必然会带来的现象有( )
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②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
③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④城市环境恶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 )
A. 城市数目 B. 工业总产值
C. 城市人口 D. 城市人口比重
2.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
A. 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 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 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 D. 城区与小城镇和乡村地区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同时,城市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城市化过程往往导致城乡间出现巨大差异,下列要素可能缩小城乡间差距的是( )
①建筑
②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
③交通
④信息技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在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 )
①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
②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
③城市景观转变为乡村景观
④区域文化特色得到强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
3.城市化过程中往往出现压低地价招商引资的现象。从城市建设的角度讲,该现象对城市的影响是( )
A. 削弱城市发展后劲,透支城市未来的发展 B. 蚕食耕地,危及粮食安全
C. 抬高农民进城创业“门槛” D. 城市空间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回答下列各题。
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 人口密度 B. 人口容量
C. 人口构成 D. 人口素质
3.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入的地域文化是
①华南妈祖文化
②江南水乡文化
③华北平原文化
④荒漠绿洲文化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 迁入率持续上升 B. 迁出率持续降低
C. 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 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
A. 上海 B. 安徽 C. 湖南 D. 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