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8 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 80 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下图 2 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但在城市化过程中因为城市发展过快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

(1)说明江苏省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拉力有哪些?
(2)分析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城市问题。
(3)对江苏省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伴随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材料二 我国 2009-2015 年 65 岁以上人口比重和财政养老补贴示意图。

材料三 贵州省某山村原有居民 208 人,人们在陡峭的山坡上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过着清贫的生活。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村民陆续外出打工、经商,逐渐迁出了大山。如今, 山村里只剩下 2 位 80 多岁的老人和一条狗。
(1)从年龄结构的角度出发,说明人口老龄化加剧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请你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提出几条建议。
“千里秦岭,千里汉江”,山青水秀的陕南地区是生物资源的富裕地,也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区。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1)陕南地区植被类型多样,自中部汉江谷地向北至秦岭,依次可见的阔叶林、针叶林和草甸景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其成因。
(2)陕南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该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
“村中城”是指很多村落内或邻近村落间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自发形成的“城”。解放前,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民乐地区凭借发达的水运成为华南丝区的集散中心。改革开放初期,当地纺织业蓬勃发展,民乐迅速走上乡村城市化的道路。2000年以后,民乐纺织业转移到西樵科技工业园,其“村中城”的空间景观一直持续至今。读民乐地区图。
完成下列各题。

1.与周边村落相比,民乐乡村最先开始城市化的主要区位因素
A. 水运交通便利 B. 科技力量雄厚
C. 改革开放政策 D. 国内市场广阔
2.2000年以后,民乐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变化可能引起
A. 产业布局靠近河流 B. 纺织产业技术提升
C. 当地就业结构改变 D. 户籍人口大量增加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城市化模式图所代表时空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前
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③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后
④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该城市化模式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地价不断上涨
②城市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③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④经济地域差异日益缩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 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 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面积 D.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 居住人口减少 B. 城市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 D. 城区不断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