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千里秦岭,千里汉江”,山青水秀的陕南地区是生物资源的富裕地,也是自然灾害的频发...

“千里秦岭,千里汉江”,山青水秀的陕南地区是生物资源的富裕地,也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区。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1)陕南地区植被类型多样,自中部汉江谷地向北至秦岭,依次可见的阔叶林、针叶林和草甸景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其成因。

(2)陕南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该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

 

(1)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热量和水分发生了变化,植被也随之变化。 (2)陕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汉江支流众多,且源于南北侧山地,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汇流速度快;汉江谷地地势平缓,泥沙淤积,排水不畅,易造成洪水泛滥,所以该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答对3点) 【解析】 考查汉江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考查了地形、气候、植被等特点,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查,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考查垂直地带分异规律。自中部汉江谷地向北至秦岭,依次可见的阔叶林、针叶林和草甸景观,海拔升高,温度降低,降水相对减少,水热条件随之变化,体现了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2)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夏秋季节,可以从地形、气候(降水、集水、排水)几方面因素影响。据图可知,汉江支流众多,从气候来说,汉水位于秦岭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尤其多暴雨,从地形来说,汉江上游河流落差大,河流汇水速度快,而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短时间强降雨容易造成内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村中城”是指很多村落内或邻近村落间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自发形成的“城”。解放前,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民乐地区凭借发达的水运成为华南丝区的集散中心。改革开放初期,当地纺织业蓬勃发展,民乐迅速走上乡村城市化的道路。2000年以后,民乐纺织业转移到西樵科技工业园,其“村中城”的空间景观一直持续至今。读民乐地区图。

完成下列各题。

1.与周边村落相比,民乐乡村最先开始城市化的主要区位因素

A. 水运交通便利 B. 科技力量雄厚

C. 改革开放政策 D. 国内市场广阔

2.2000年以后,民乐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变化可能引起

A. 产业布局靠近河流 B. 纺织产业技术提升

C. 当地就业结构改变 D. 户籍人口大量增加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城市化模式图所代表时空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前 

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③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后 

④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该城市化模式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地价不断上涨    

②城市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③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④经济地域差异日益缩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 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 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面积 D.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 居住人口减少 B. 城市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 D. 城区不断扩大

 

查看答案

读“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阶段I 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

A. 初级阶段 B. 郊区城市化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2.阶段II 中,城区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

①交通不便    ②地价上涨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读“某城镇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 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

A. 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 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D. 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