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松潘草地位于松潘高原上(如下图所示),海拔在 3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松潘草地位于松潘高原上(如下图所示),海拔在 3500 米以上,沼泽广布,夏季天气变化大。在冷湿环境下,松潘草地泥炭(未分解的植物遗体不断堆积而成)资源丰富。解放后松潘草地经排水疏干,部分垦为农田,草地和沼泽面积大为缩小,已发展成少数民族的农耕区。

(1)分析松潘草地夏季昼夜温差大的成因。

(2)分析松潘草地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3)指出草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中有机质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1)海拔高,大气较稀薄;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白天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多,气温上升快;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2)松潘草地海拔高,气温低;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年均温较低,蒸发弱;地形平坦(地形以高原为主),排水不畅(或土质黏重,水分不易下渗,地表积水) (3)变化:土壤中有机质减少(有机质含量下降)。原因:(草地开垦为农田),土壤中有机物来源减少;草地排水疏干,突然水分含量下降,有机质(植物遗体)分解速度加快;种植农作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加快有机质的分解。 【解析】 (1)松潘草地夏季昼夜温差大的成因要从大气热力作用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松潘草地位于松潘高原,海拔3500米以上”说明其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差,气温高。而由于空气稀薄,夜晚的大气逆辐射弱,夜晚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2)松潘草地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要结合材料从“冷”和“湿”两方面进行分析。“冷”说明气温低,“湿”说明水分含量大。气温低主要是由于松潘草地海拔高(松潘草地位于松潘高原,海拔3500米以上),形成“冷”环境;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由于海拔高,年均温较低,蒸发弱;地形平坦(地形以高原为主),排水不畅,长期积水,使得形成“湿”环境。 (3)草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中有机质的变化及原因要从有机质来源及消耗角度分析。从有机质来源看,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残体,由于农垦,导致草地面积减小,土壤中有机物来源减少;从有机质消耗看,种植农作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加快有机质的分解,有机质来源减少,而消耗增加,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减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花又名巴西花梨,具光泽、无特殊气味、结构细而均匀,质地硬,强度高,是一种名贵硬木,可以用于制作豪华家具、地板、生活器具等。非洲刚果河沿岸(如下图所示)是巴花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其出产的巴花价格低廉。我国某公司在刚果河沿岸建立多处伐木场,所产木料削裁多余枝杈后,原木带根从港口黑角出口到我国,之后在我国加工成高档家具。

(1)简述我国公司在刚果河沿岸建立多处伐木场的主要原因。

(2)指出巴花原木在布拉柴维尔以上河段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并分析原因。

(3)说明巴花砍伐后原木带根出口我国的主要原因。

(4)有人建议刚果河沿岸国家扩大巴花原木的砍伐,以换取较多的外汇。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陷落柱是岩层中岩溶空洞塌陷,上部地层下沉形成的堆积体。煤炭采掘时遇到陷落柱,可能遭遇矿难事故,并给煤炭生产造成很大困难。下图示意某煤层底面在地下的分布与起伏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陷落柱的最大垂直高度可能为

A. 40 米 B. 80 米 C. 120 米 D. 160 米

2.与图中陷落柱成因有关的表述是

A. 背斜顶部多裂隙 B. 向斜槽部易积水

C. 煤层结构较松软 D. 煤炭采空致塌陷

3.在采掘工作面接近陷落柱时,下列现象属于前兆特征的是

A. 周围岩层逐渐致密 B. 周围小断层逐渐增多

C. 涌出水量逐渐减少 D. 煤层顶板压力减小

 

查看答案

    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下图分别为我国某林地12月晴天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日最低气温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森林类型主要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热带季雨林

C. 亚寒带针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2.林窗的形成促进了林窗区内草本和灌木的生长,直接原因是(    )

A. 光照增加 B. 降水增多

C. 气温升高 D. 温差加大

3.与林窗西侧相比,12月林窗东侧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较高,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太阳从东南升,林窗东侧比西侧的日照时间长

B. 上午多雾,日照多在下午,林窗东侧日照较多

C. 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高大,导致东侧通风性好

D. 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茂密,导致东侧湿度较大

 

查看答案

    策勒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河上的恰哈桥是 315 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该路段存在持续的过境风沙流。2011 年,历时三年工期的恰哈新桥建成,自新桥投入使用以来,受路基和护栏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桥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一大问题。为减轻沙害,交通管理部门在桥面道路北侧设置高立式芦苇沙障,结果路面积沙日趋严重,随后沙障被拆除。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恰哈新桥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A. 规避风沙危害

B. 降低道路坡度

C. 增加通行能力

D. 促进矿产开发

2.导致新旧桥路面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透风护栏增加了进入桥面的沙量

B. 不透风护栏阻滞沙流

C. 平面路基减弱风速

D. 阶梯状路基增强风速

3.拆除芦苇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B. 扩大路面驾驶视野

C. 降低桥面道路的维护成本 D. 增加光照,减轻冻土厚度

 

查看答案

    随着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通过开发“都市里的乡村”——推广社区农业化和城郊农业等方式,使农田散布于城市用地中,创造出一个清洁高效的城市。如日本筑波科学城保留了大片的农田,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和教育场所;法国在建设新城时引入农业景观,把农田作为绿地引入城内及城市周围,形成“没有郊区的新城”……在城市中有意识地引入农田, 使农田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回归,也反映了城市化发展的新理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城市建设中,“城市农田”与“城市公园”比较,突出的优势是

A. 景观丰富,可吸引附近居民到访

B. 水域广阔,能有效减轻城市内涝

C. 污染较小,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D. 居民维护,可以降低运行的成本

2.农田融入城市的首要目的是

A. 保护原始的农业环境 B. 增强城市自我服务的功能

C. 提供居民劳动的场所 D. 减少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