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部(海拔约为2000-2500m),主要以灌木苔原为主,很少有草本植物。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原先位于长白山苔原带西坡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为草本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变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
A. 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 B. 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
C. 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 D. 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
2.随海拔升高,草本植物入侵减弱的原因是
①气温降低
②光照减弱
③降水增加
④种子传播距离加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草本植被入侵后导致当地
A. 生物量增加 B. 生物耗水量增加
C. 土壤肥力降低 D. 土壤水分降低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能迅速改变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并导致老龄化。根据地区老年人口和非老年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将老龄化划分为:残留老化、集聚老化、自然老化及集聚稀释四种类型。下图为2000-2010年我国某市老龄化类型空间分布图,下表为2000-2010年该市城市中心区37个街区老龄化空间类型统计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2000-2010年,该市
A. ①区域大最劳动力流入 B. ②区域老年人口4数小
C. ③区域大量老年人口流出 D. ④区域人口流动较少
2.该市最可能是
A. 广州 B. 上海 C. 西安 D. 长春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电气栽培技术试脸。在电气裁培大棚中(下图),农作物生长在裸露的铜线下,高出地面约3米的铜线通电后产生的高绷电流能杀死空气或土攘中的细菌和病毒。在植物内部,高频电流加速天然带电粒子(如硫酸氢盐和钙离子)的运输,同时也使吸收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等代谢活动有所增加。目前在我国,一公顷的电气化温室大棚每天需要消耗大约15度电,耗电量非常低,但考虑到硬件成本问题,未在所有大棚中开展电气裁培技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发展电气栽培技术的最主要目的是
A. 延长作物生长周期,提高作物产量 B. 加快作物生长,降低生产成本
C.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改善作物品质 D. 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价格
2.目前,在电气栽培大棚中种植最多的农作物可能是
A. 小麦 B. 牧草 C. 棉花 D. 蔬菜
3.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推广电气栽培的最大障碍是
A. 气候 B. 土地 C. 资金 D. 能源
图1为世界局部区城示意图,图2中①②③表示图1中三个地区多年平均日降水和潜在蒸散量的年内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2中①代表的区域
A. 4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干旱期 B. 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湿润期
C. 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潮湿期 D. 11月初至次年4月底为湿润期
2.图2中①②③与图1所示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A. ①一甲 B. ②一丙 C. ③一乙 D. ①一丙
3.导致乙、丙两地区潜在蒸散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大气环流 C. 地面状况 D. 洋流分布
根据材料和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东北三省既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又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 了重要的贡献。近些年来,东北三省由于一些重要资源趋于枯竭,与之相关的资源型产业出现萎缩,资源开 发与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
材料二:三江平原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大荒”。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对三江平原进行大规模 农垦,使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但是近年国家已经决定停止 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1)东北三省发展成为我国的工业基地,是以丰富的 、 、 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为重要基础的。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甲地发展农业优势区位条件是 。
(3)国家停止开发三江平原,主要为了保护其作为 的生态功能。(4)填写下表,请你从资源利用、产业调整和环境保护三方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采取的主要对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深圳、东芜、中山等 9 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 群。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作为中国经济新引季受到世界嘱目。
材料二 图甲 为“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及部分城市发展方向示意图”,表 A 为“粤港澳大湾区部分城市产 业对比表”。


(1)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国家政策、多侨乡等区位条件,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与港澳融合形成的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核心区域之一,其新的发展优势区位条件有 、 。
(2)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澳门具有的第 产业优势,对广东的转型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东莞、中山的优势产业由 密集集型为主向 密集型为主转变,深圳正发展为 中心,这些都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发展动力和经济支撑。
(3)为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区域间的融合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