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图1为世界局部区城示意图,图2中①②③表示图1中三个地区多年平均日降水和潜在蒸散...

图1为世界局部区城示意图,图2中①②③表示图1中三个地区多年平均日降水和潜在蒸散量的年内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2中①代表的区域

A. 4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干旱期 B. 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湿润期

C. 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潮湿期 D. 11月初至次年4月底为湿润期

2.图2中①②③与图1所示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A. ①一甲 B. ②一丙 C. ③一乙 D. ①一丙

3.导致乙、丙两地区潜在蒸散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大气环流 C. 地面状况 D. 洋流分布

 

1.C 2.A 3.B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北回归线附近三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1.根据图2中①区域信息,该区域4月中旬至7月上旬降水量大于0.5潜在蒸散量,为湿润期,A错误;该区域7月中旬降水量小于或等于0.5潜在蒸散量,为干旱期,B错误;9月中旬到10月中旬该区域降水量大于潜在蒸散量,为潮湿期,C正确;11月初至次年4月底降水量小于0.5潜在蒸散量,为干旱期,D错误。选C。 2.根据材料信息,图2中①11月初至次年4月为干旱期,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潜在蒸散量较大,应该是甲地的热带草原气候,对应图1甲地,A正确;②区域潜在蒸散量大,降水少,全年干旱,对应图1中乙地热带沙漠气候,B、C错误;③区域全年湿润,对应图1中丙地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故选A。 3.乙地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潜在蒸散量大;丙地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偏北季风影响,气温较低,潜在蒸散量小于乙地。故导致乙、丙两地区潜在蒸散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材料和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东北三省既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又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 了重要的贡献。近些年来,东北三省由于一些重要资源趋于枯竭,与之相关的资源型产业出现萎缩,资源开 发与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

材料二:三江平原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大荒”。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对三江平原进行大规模 农垦,使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但是近年国家已经决定停止 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1)东北三省发展成为我国的工业基地,是以丰富的                        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为重要基础的。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甲地发展农业优势区位条件是       

(3)国家停止开发三江平原,主要为了保护其作为        的生态功能。(4)填写下表,请你从资源利用、产业调整和环境保护三方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采取的主要对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深圳、东芜、中山等 9 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 群。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作为中国经济新引季受到世界嘱目。

材料二    图甲 为“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及部分城市发展方向示意图”,表 A 为“粤港澳大湾区部分城市产 业对比表”。

(1)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国家政策、多侨乡等区位条件,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与港澳融合形成的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核心区域之一,其新的发展优势区位条件有                 

(2)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澳门具有的第       产业优势,对广东的转型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东莞、中山的优势产业由        密集集型为主向        密集型为主转变,深圳正发展为        中心,这些都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发展动力和经济支撑。

(3)为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区域间的融合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以占全国 2%的河流径流量,承担着 15%的耕地和 12%的人口用水。由于 水资源紧缺,沿岸各省区在黄河取用水时都遵循严格的水量配给。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表为“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表”

(1)黄河干流的径流量从兰州到河口有所_______(增加或减少),其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

(2)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和不同的干湿地区,一方面为沿岸地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水源,另一方面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_________资源。在黄河沿岸省区中,山西调用的水量季节差异明显小于其他省区,从用水结构来看,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_____

(3)近年来,黄河干流输沙量_________(增加或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和水库拦沙作用。这种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 年 5 月 17 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附近海域发生 5.1 级地震。巴厘岛人口密度位居全国第 二,经济发达,享有“花之岛”、“ 神仙岛”的美誉。近年来,每年上岛游客不断增加,接近甚至超过该岛 人口数。

材料二:2018 年 11 月 25 日 8:00,台风“天兔”在距离越南胡志明市东南方向约 115 千米的位置登陆。

材料三:下图为东南亚局部区域示意图。

(1)受台风“天兔”的影响,胡志明市可能出现         天气;在①②③中选择当地居民合理的避灾行为:                  (①渔民及时回港避风 ②出行乘坐飞机③从低洼地区及时转移);政府监测台风“天兔”中心 位置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2)巴厘岛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为减轻其危害,政府应采取的防灾措施主要有什么?

(3)巴厘岛城镇集中分布在该岛的         部(填方位),并沿         分布,巴厘岛人口密度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

下表示意我国某两个省(市、区)2016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城市化水平与GDP的对比。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省(市、区)最可能是

A. 浙江、西藏 B. 上海、黑龙江

C. 上海、西藏 D. 浙江、黑龙江

2.关于甲、乙两省(市、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农业总产值很低 B. 乙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C. 甲对外开放程度低 D. 乙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仍较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