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火地岛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火地岛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现代冰川发育。位于火地岛南部沿海的乌斯怀亚港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船队集结于此。南极磷虾为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单种生物之一,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0.64摄氏度至1.32摄氏度,如果温度高于1.80摄氏度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下图所示为南极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周边洋流。

(1)指出火地岛东、西部区域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   

(2)说明南极附近的西风漂流为寒流的理由。

(3)分析南极大西洋西部沿岸磷虾数量多的原因。

(4)某远洋捕虾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欲前往图中甲海域捕获磷虾,推测其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困难。

 

(1) ①火地岛岛上山脉阻挡西风,西侧为迎风坡,气候温凉湿润,形成带阔叶林景观; ②东侧为背风坡,气候较干,形成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 (2) ①南极大陆气温极低影响其周围水域的温度低;② 附近海域多冰山、浮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使海水温度低;③ 来自南极大陆强劲干冷的极地东风加剧了海水的降温。(任答两点) (3)①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②该海域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③该海域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交换影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盐度;④适宜生存的海域面积大;⑤该海域同类别生物数量较少,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所似数量庞大。 (任答三点) (4)①海域狂风急浪;②海域中遍布浮冰和冰山;③酷寒冰冻。 【解析】 区域自然景观主要回答植被类型,而植被类型和气候类型相对应,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南极洲大西洋西部沿岸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的原因,可结合渔场形成原因来回答;也可用倒推的方法来思考,磷虾数量多说明生存条件好,饵料丰富。捕虾船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前往图中甲海域捕获磷虾,推测其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困难,应从所经过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角度分析。 (1)据材料可知,火地岛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原因应从气候差异角度分析。火地岛地处西风带内,岛上山脉阻挡西风,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形成温带阔叶林景观;而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所以形成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 (2)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大陆气候终年酷寒,地面上常年覆盖着很厚的冰雪;在极地冰原气候的影响下使南大洋海水温度较同纬度北半球要低.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南极大陆的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使高纬度的海水北流,加剧了海水的降温. 4、西风漂流分布在南纬40度~60度的海域,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年太阳辐射总 (3)据材料可知,磷虾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生存条件好是该海域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交换影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盐度;适宜生存的海域面积大;饵料丰富的原因是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该海域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该海域同类别生物数量较少,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所以数量庞大。 (4)从图中可看出,从乌斯怀亚港出发到甲海域要穿越盛行西带,因此风大浪急;甲海域距南极较近,纬度高气候寒冷;海中有浮冰和冰山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被誉为“超级谷物”的藜麦,是唯一的一种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类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原产于秘鲁、玻利维亚等地的安第斯山区坡地。近年来,藜麦及其加工制品开始热销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备受追捧、价格高昂。

材料二、经过藜麦引种试验,我国于2012年开始在多地进行规模化种植。下图为我国最适合生产藜麦的地区-----青海省以畜牧业为主的格尔木地区,亩产超过原产地记录的产量,被誉为中国最适合生产藜麦的地区;当地所产藜麦更因天然有机的品质成为行业价格标杆。当地政府牵头于2016年起每年定期举办了“中国藜麦节”,盛况不断。尽管科研人员不断改良,但“新贵”藜麦还是受到了病虫害问题的困扰和“传统霸主”枸杞的冲击。

材料三、格尔木市辖区的气候资料图

(1)结合材料,推测藜麦的生长习性。

(2)除气候条件外,说明格尔木地区在进行藜麦生产时能够保障品质并不断扩大生产的条件。

(3)格尔木地区的藜麦种植受到了病虫害和枸杞种植的影响,你是否支持格尔木扩大藜麦产业规模,请表态度并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为汉朝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和斯里兰卡地形图。在当时无动力条件下,航海完全要借助风力和洋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商船从徐闻往返天竺,大多选择冬去夏回,但当时,商船从天竺返回我国多选择在6月,忌讳在8—10月这段时间回国,这主要是为了

A. 避开雨季 B. 避开大风浪期

C. 避免逆洋流航行 D. 借助风力和洋流

2.随行有商人在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生活多年,发现该国是个冬夏水灾都频发的国家,有关已程不国冬夏水灾的分布和原因的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A. 夏季洪灾主要分布在该国西南部地区,冬季洪灾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

B. 冬夏水灾形成与南亚的盛行风有关

C. 冬夏水灾形成与该国地形有关

D. 冬夏水灾形成与该国是岛国无关

 

查看答案

    雾是由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据统计,新疆乌鲁木齐一年中大雾最多的月份是12月,一天中起雾的时间与我国东部地区不同。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推测12月乌鲁木齐一天中最常见的起雾时间是

A. 日出至正午 B. 午后至傍晚

C. 深夜12点 D. 下半夜

2.导致乌鲁木齐该时段容易起雾的原因是

A. 夜晚地面辐射降温,出现逆温现象大气稳定

B. 凌晨气温一天最低,空气中的水分容易凝结,开始起雾

C. 上午生产生活繁忙,排放污染物形成凝结核,有利于起雾

D. 午后气温一天最高,地面积雪融化量大,水汽增多

3.有关乌鲁木齐近些年冬雾持续时间更长的主要原因,错误说法是

A. 气温偏高 B. 前期降雪偏多,地面积雪多

C. 冷空气活动较少而且强度较弱 D. 地形封闭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大陆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位于

A. 北美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 南美洲

2.以下为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记录的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说法有误的是

A. 甲湖泊对丁河流CD段的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 B. 丙河谷地质构造上是背斜

C. 丙河流在该地冬季时流量最大 D. 丁河流下游无结冰期

3.以下为该小组对图示海域的洋流及其影响的推测,符合实际的是

A. 该海域的洋流属于风海流 B. 与暖流交汇形成海雾,影响航运

C. 该处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D. 造成图示海岸处形成沙漠气候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冬、夏季山谷、山顶气温日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 B. 山顶气温日较差大于山谷

C. 山顶气温日较差冬季大于夏季 D. 夜间的大气比白天稳定

2.野生蓝莓是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多分布在该地较高的山坡上,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水分充足 B. 冻害轻微

C. 土壤肥沃 D. 人类破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