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被誉为“超级谷物”的藜麦,是唯一的一种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类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原产于秘鲁、玻利维亚等地的安第斯山区坡地。近年来,藜麦及其加工制品开始热销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备受追捧、价格高昂。
材料二、经过藜麦引种试验,我国于2012年开始在多地进行规模化种植。下图为我国最适合生产藜麦的地区-----青海省以畜牧业为主的格尔木地区,亩产超过原产地记录的产量,被誉为中国最适合生产藜麦的地区;当地所产藜麦更因天然有机的品质成为行业价格标杆。当地政府牵头于2016年起每年定期举办了“中国藜麦节”,盛况不断。尽管科研人员不断改良,但“新贵”藜麦还是受到了病虫害问题的困扰和“传统霸主”枸杞的冲击。

材料三、格尔木市辖区的气候资料图

(1)结合材料,推测藜麦的生长习性。
(2)除气候条件外,说明格尔木地区在进行藜麦生产时能够保障品质并不断扩大生产的条件。
(3)格尔木地区的藜麦种植受到了病虫害和枸杞种植的影响,你是否支持格尔木扩大藜麦产业规模,请表态度并说明原因。
下图为汉朝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和斯里兰卡地形图。在当时无动力条件下,航海完全要借助风力和洋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商船从徐闻往返天竺,大多选择冬去夏回,但当时,商船从天竺返回我国多选择在6月,忌讳在8—10月这段时间回国,这主要是为了
A. 避开雨季 B. 避开大风浪期
C. 避免逆洋流航行 D. 借助风力和洋流
2.随行有商人在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生活多年,发现该国是个冬夏水灾都频发的国家,有关已程不国冬夏水灾的分布和原因的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A. 夏季洪灾主要分布在该国西南部地区,冬季洪灾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
B. 冬夏水灾形成与南亚的盛行风有关
C. 冬夏水灾形成与该国地形有关
D. 冬夏水灾形成与该国是岛国无关
雾是由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据统计,新疆乌鲁木齐一年中大雾最多的月份是12月,一天中起雾的时间与我国东部地区不同。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推测12月乌鲁木齐一天中最常见的起雾时间是
A. 日出至正午 B. 午后至傍晚
C. 深夜12点 D. 下半夜
2.导致乌鲁木齐该时段容易起雾的原因是
A. 夜晚地面辐射降温,出现逆温现象大气稳定
B. 凌晨气温一天最低,空气中的水分容易凝结,开始起雾
C. 上午生产生活繁忙,排放污染物形成凝结核,有利于起雾
D. 午后气温一天最高,地面积雪融化量大,水汽增多
3.有关乌鲁木齐近些年冬雾持续时间更长的主要原因,错误说法是
A. 气温偏高 B. 前期降雪偏多,地面积雪多
C. 冷空气活动较少而且强度较弱 D. 地形封闭
下图为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大陆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位于
A. 北美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 南美洲
2.以下为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记录的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说法有误的是
A. 甲湖泊对丁河流CD段的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 B. 丙河谷地质构造上是背斜
C. 丙河流在该地冬季时流量最大 D. 丁河流下游无结冰期
3.以下为该小组对图示海域的洋流及其影响的推测,符合实际的是
A. 该海域的洋流属于风海流 B. 与暖流交汇形成海雾,影响航运
C. 该处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D. 造成图示海岸处形成沙漠气候
读我国某地冬、夏季山谷、山顶气温日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 B. 山顶气温日较差大于山谷
C. 山顶气温日较差冬季大于夏季 D. 夜间的大气比白天稳定
2.野生蓝莓是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多分布在该地较高的山坡上,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水分充足 B. 冻害轻微
C. 土壤肥沃 D. 人类破坏少
K湖和T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两湖一大一小、-咸一淡、一湖水质清澈,一湖鱼类丰富。两湖虽然相距很近,而且有着相似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但目前两湖风貌却迥然不同。图甲为K湖和T湖位置示意图,图乙为T湖和K湖面积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B河相比,有关L河突出的水文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流量季节变化小 B. 有凌汛现象
C. 含沙量较高 D. 无结冰期
2.有关对两湖泊和两河相关特点的判断,错误的是
A. K湖是咸水湖,T湖是淡水湖 B. K湖比T湖海拔高
C. B河流向为从东南流向西北 D. B河流图示河段等高线向东南方向凸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