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巴顿给出的城市规模的费用/效益曲线图。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中人平均效益,AC:城市人平均生活费用。
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和对决策者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分别是( )
A. P1 P2 B. P2 P3 C. P2 P4 D. P3 P4
2.我国学者研究后发现:①在我国统计所有的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人均效益逐级提高;②单独考虑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并没有发现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大就出现城市的人均效益增加的情况。你认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对策应该是( )
①大力发展特大城市
②大力促进城市规模扩大
③不能仅仅考虑城市规模来制订城市发展的政策
④针对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具体因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下图为我国长江口一带“年平均盐度分布”和“咸潮时盐度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河流发生咸潮时,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①三角洲海岸侵蚀后退
②地面沉降
③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加剧
④淡水资源短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减轻碱潮对城市影响的有效措施有( )
A. 水厂取水口向河流下游移动
B. 跨流域调水,保证城市供水
C. 开放上游水库蓄水,增加河口径流量
D. 建立海水淡化厂,实行含盐河水淡化
读下图(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植被是( )
A. 沼泽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荒漠 D. 草原
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土壤次生盐碱化 B. 土地荒漠化
C. 水土流失 D. 生物多样性锐减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植被分布区属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B. 该植被分布区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场退化严重
C. 该植被分布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气候较干旱
D. 该植被分布区由于人口稀少,所以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的侵蚀微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 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 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 农业由耕种业向畜牧业转变的结果 D. 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3.图示区域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
A. 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 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 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 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下图是世界的两处重要湿地。读下图,回答下题。

造成两处湿地面积都在缩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 跨流域调水造成甲湖面积缩小 B. 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甲湖面积缩小
C. 沙漠侵吞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D. 围湖造田造成甲湖面积缩小
下图是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分布特征是 ( )
①沿海高,内陆低
②西部高,东部低
③北部高,南部低
④东部高,中西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区能源生产总量
②地区能源消费总量
③地区国民生产总量
④地区国民人口总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是因为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石油资源丰富
③天然气资源丰富
④水能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