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气候变暖引起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航线正成为连接大西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气候变暖引起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航线正成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新纽带”和“高速路”,可使我国大连到荷兰鹿特丹的海上航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下图为欧亚大陆略图。

(1)北极航线的最佳通航季节是________季。

(2)图中所示山脉________坡雪线低,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所示山脉________坡自然带复杂,原因是________

(4)请你提出至少二则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

 

(1)夏 (2)南 (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3)南 相对高差大 (4)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国际合作等 【解析】 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因素,影响雪线分布的因素及原因,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及原因,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 (1)北极航线所经地区纬度较高,夏季气温较高,北极冰覆海域较小,沿线海域浮冰较少,航线较通畅,航行安全,故北极航线的最佳通航季节是夏季。 (2)读图可知,图中所示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由于雪线高度主要由温度和降雪等因素共同决定,喜马拉雅山南面位于迎风坡,接受从印度洋来的潮湿西南季风,空气温和湿润,湿润空气遇地形抬升,降雪比背风的北坡要多得多,故虽然南坡暖于北坡,但南坡的雪线反而比北坡低。 (3)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由于南坡纬度低,山麓地势低,相对高度大,且南坡为向阳坡,迎风坡,降水多,水热条件较北坡好,故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复杂。 (4)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及滥伐森林引起的,故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应针对产生原因入手,故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措施有节能和提高能效率,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科技,进行煤的气化和液化以及脱硫处理,积极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出行,对工业排放进行严格监测等;提高森林覆盖率措施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森林火灾等。另外要积极应对气候变暖,改良作物品种,培育抗旱耐涝品种,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海平面上升的监测,修建防护坝堤,加强国际合作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结果。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1)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上升,分析变化的原因。

(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读高铁对城市间人口迁移(箭头代表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粗细代表迁移规模)的影响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1.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限制能源资源跨区域调配 B. 加快城市间产业转移

C. 加剧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D. 抑制电子商务的发展

2.高铁影响图示城市间的人口迁移,该因素属于(  )

A. 经济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社会文化因素 D.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查看答案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下图中黑块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资源的分布   

①低纬度地区缺失

②范围有季节变化

③主要在高纬和高山地区

④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这种资源 (  )

A. 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 B. 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 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

 

查看答案

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别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A. 逐步变暖 B. 先暖后冷

C. 逐步变冷 D. 先冷后暖

2.下列自然条件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是

A. 入海河流沉积作用 B. 地壳运动

C. 风力的侵蚀 D. 海浪的侵蚀

 

查看答案

2016年起,中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实施“二孩”政策后,预计到2050年我国

A. 0-14岁人口比重下降,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B. 15-59岁人口总数增加,人均GDP将快速增长

C. 60-79岁人口比重下降,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D. 80岁以上人口总数下降,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