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结果。中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结果。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1)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上升,分析变化的原因。

(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快速上升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 (3)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特点是劳动人口的比重大,而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有利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且价格低廉;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不利影响:就业压力大。 【解析】 整体本题以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图呈现信息,侧重基本原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抚养比和就业比的关系、影响抚养比的因素、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特点和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抚养比=(少儿人口+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就业比=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由此可见,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 (2)抚养比上升的原因是少儿人口与老年人口增加,根据两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特点分析原因。 (3)从图中看,人口红利期的抚养比较低,劳动人口比重大,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因此该时期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较轻,但就业压力较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高铁对城市间人口迁移(箭头代表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粗细代表迁移规模)的影响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1.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限制能源资源跨区域调配 B. 加快城市间产业转移

C. 加剧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D. 抑制电子商务的发展

2.高铁影响图示城市间的人口迁移,该因素属于(  )

A. 经济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社会文化因素 D.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查看答案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下图中黑块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资源的分布   

①低纬度地区缺失

②范围有季节变化

③主要在高纬和高山地区

④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这种资源 (  )

A. 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 B. 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 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

 

查看答案

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别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A. 逐步变暖 B. 先暖后冷

C. 逐步变冷 D. 先冷后暖

2.下列自然条件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是

A. 入海河流沉积作用 B. 地壳运动

C. 风力的侵蚀 D. 海浪的侵蚀

 

查看答案

2016年起,中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实施“二孩”政策后,预计到2050年我国

A. 0-14岁人口比重下降,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B. 15-59岁人口总数增加,人均GDP将快速增长

C. 60-79岁人口比重下降,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D. 80岁以上人口总数下降,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查看答案

下表是江苏省苏北与苏南地区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苏南地区女性人口数多于苏北地区 B. 盐城市区人口总数比连云港少

C. 苏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值 D. 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增加较快

2.为什么苏北地区人口年增长率呈现负数

A. 该地区经济发展快,出生率低 B. 该地区人口死亡率太高

C. 该地区净迁出人口多 D. 女性人口比重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