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示有关地理要素,结合所学地理...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示有关地理要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幅范围内:①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②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

(2)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3) 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丙地所在的大地形区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4)图幅最南与最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区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

 

(1)①中部高,东南部、西北部低,②东南暖(高),西北寒(低)③南北温差大 (2)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源丰富;位于东部人口密集区,粮食消费量大;地处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或京广、陇海铁路交会城)交通运输便利;是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 (3)青藏高原阻挡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深入内陆。使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在青藏高原边缘形成丰富的降水,在青藏高原西北部降水稀少。 (4)最南地区:水田农业,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粮食作物水稻为主、热带经济作物。最北地区:绿洲农业熟制一年一熟,粮食作物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棉花。 【解析】 该题立足于亚洲的区域特征,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注重四大基本能力的考查。根据图中所给的经纬度以地图信息可判断出A区位于中亚;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乙位于华北平原,丙是青藏高原,B大致位于我国云南南部地区。 (1)根据图示地区及河流流向可知,该图中部为青藏高原地区,中部高,东南和西北低;根据图示可知,西北地区纬度高且接近冬季风源地,气温低;东南纬度较低,加上高山阻挡,气温高;从A、B两地的气温年变化图可以看出,冬季南北温度差异大。 (2)结合图示可知,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应为河南省郑州市,平原面积广阔,且临近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东北平原,又是我国粮食产区,粮食来源丰富;华北地区人口密集,粮食消费需求大;该城市位于我国铁路干线上,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郑州市是省会城市,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 (3)影响我国夏季降水多少的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丙地区所在大地形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南部边缘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青藏高原阻挡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水汽深入西北地区,因此西北地区降水稀少。 (4)比较种植业的差异,主要从作物种类、作物熟制、地域类型等方面进行。据图可知,最南地区属季风气候,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作物以水稻、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三熟;最北地区为绿洲农业,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熟制为一年一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市所在地每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3)图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4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衝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见下图)。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

(2)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3)考察队还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试分析其原因。

(4)伊犁河谷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简述伊犁河谷发展种植业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

    长江九江段位于江西省北部边境,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处。I963 -2002年期间,谊河段在人工护岸堤的作用下,两岸堤线已稳定。该河段河床演变受长江中上游来水采沙影响显著,河床水深最大的部位称为深水槽,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下图示意1963-2002年长江九江段某断面河水深度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1963一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表明长江中上游

A. 毁林现象严重

B. 森林覆盖率提高

C. 含沙量减少

D. 水库数量大增

2.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的南北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 河床不断变窄 B. 河床不断变宽

C. 主航道变深 D. 主航道南移

3.针对1963—2002年期间该河床断面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北岸要加强堤防工程建设 B. 南岸要加强护岸工程建设

C. 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 D. 长江下游要加强节约用水

 

查看答案

    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该平原沿海分布着南北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连绵沙丘。兰阳溪是孕育兰阳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又称为“宜兰浊水溪”。许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挡,在沙丘西侧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后在沙丘的缺口处入海。图甲示意台湾省局部地区地形和兰阳平原的位置,图乙示意宜兰县风频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连绵沙丘,其沙源及沙丘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 河流带来泥沙,风力堆积 B. 河流带来泥沙,海浪顶托沉积

C. 海浪带来泥沙,洋流搬运堆积 D. 盛行风吹来泥沙,风力堆积

2.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沙丘

A. 东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度小 B. 东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度大

C. 西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度大 D. 西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度小

3.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连绵沙丘对兰阳平原的主要影响是

A. 尘沙飞扬,沙暴盛行 B. 阻挡海风,降水减少

C. 排水不畅,多沼泽分布 D. 地下水位上升,加剧土壤盐碱化

 

查看答案

    塞罕坝海拔1010-1940米。上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

A. 落叶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针叶林 D. 常绿阔叶林

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 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 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 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 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3.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最主要环境效益是(   )

A. 增加生物多样性 B. 减轻风沙危害

C. 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 减缓变暖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