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多黎各位于加勒比海的大安的列斯群岛东部,山地和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多黎各位于加勒比海的大安的列斯群岛东部,山地和丘陵占全岛面积的四分之三,这里分布着西半球最古老的热带雨林。20世纪初期,伴随着人口的增加,热带雨林面积急剧缩减。在过去的60年中,波多黎各由主要依靠农业转变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农业结构从原来的甘蔗、咖啡和烟草种植转变为咖啡生产、家禽和牲畜喂养。下图示意波多黎各地理位置及其地理要素分布。

(1)指出图中所示地区的山脉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试分析该地热带雨林大面积分布的原因。

(3)推测20世纪初期波多黎各热带雨林面积缩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

(4)简述波多黎各经济结构的转变及其对热带雨林的积极影响。

 

(1)走向:东西走向。理由:河流自中部分别流向南北两侧。 (2)东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湿润气流,受到山地的阻挡抬升,产生大量降水,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3)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愈发脆弱;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温度增大,空气湿度变小,质量下降等。 (4)转变:农业中种植业比重下降,畜牧业比重上升;工业比重上升,超过农业成为经济支柱。积极影响:毁林开荒的趋势变缓,有利于雨林的保护和恢复;经济发展迅速,雨林治理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公民环保意识增强,雨林的保护力度加大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的分布原因,对生态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雨林的影响。 (1)山脉的走向,可以通过河流来判断,据图可知,河流自中部分别流向南北两侧说明该岛中部分布着山脉,山脉的走向东西走向的。 (2)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所以分析该地热带雨林大面积分布的原因,主要围绕该地为什么高温多雨来进行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大气环流,下垫面因素,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本题主要从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的角度进行东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湿润气流,受到山地的阻挡抬升,产生大量降水,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3)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主要从自然地理的几大圈层来进行对生物圈:随着森林面积的减少,某些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愈发脆弱;对水圈和土壤圈:森林减少,对地表的保护性变差,水土流失加剧,表土流失,土壤肥力随之下降;对岩石圈:失去植被保护的山区地表,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大气圈:森林减少,使森林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功能下降,使温度增大,空气湿度变小,质量下降等。 (4)本题包括两个问题。关于第一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经济结构的转变包括:“从原来的甘蔗、咖啡和烟草种植转变为咖啡生产、家禽和牲畜喂养”体现农业中种植业比重下降,畜牧业比重上升;“主要依靠农业转变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现了工业比重上升,超过农业成为经济支柱。 关于第二问,对热带雨林的积极影响:农业比重下降,尤其是种植业比重下降,使得毁林开荒发展农业的趋势变缓,有利于雨林的保护和恢复;经济结构不断完善,经济迅速发展,有利于政府加大对雨林治理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公民素质不断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增强,对雨林的保护力度加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很大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沙漠”之称,下图示意该大陆局部地区等高线分布,图示地区冰川广布,山上的冰川沿陡崖流落,形成壮观的冰瀑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甲山顶观赏冰瀑景象,观赏效果最佳的地点是

A.  B.  C.  D.

2.图中陆上水域面积最大的时段

A. 澳大利亚西北部吹西北风 B. 南非开普敦温和湿润

C. 北非巴马科正值雨季 D. 潘帕斯草原草木枯黄

3.图中山谷

A. 大气稀薄,冰川广布 B. 盛行迎岸风,上升气流强

C. 降水稀少,空气干燥 D. 沿岸寒流流经,植被稀疏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局部地区自然地理景观及剖面,该地最高山峰海拔约1 500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

A. 位于江南丘陵山区 B. 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

C. 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D. 泥石流由冰雪融水形成

2.图示沟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化作用 B. 冰川刨蚀 C. 流水侵蚀 D. 海浪侵蚀

3.符合图示相应两个字母连线经过的区域地理特征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本科学家发明了地膜覆盖技术并应用于农业生产。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采用黑白条带地膜覆盖法(如下图所示),即在垄中间用透光性高的白色塑料薄膜,垄两侧用透光性低的黑色塑料薄膜,以此提高农作物产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世纪50年代,日本科学家发明的地膜覆盖技术最可能首先应用于

A. 水稻种植 B. 樱桃种植

C. 蔬菜种植 D. 棉花种植

2.在垄两侧铺设黑色塑料薄膜可以

A. 降低土壤湿度 B. 抑制垄两侧杂草滋生

C. 改善土壤肥力 D. 促进作物光合作用

3.垄中间的白色塑料薄膜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关键在于其能够

A. 增加大气降水 B. 减少地表下渗

C. 增加地表径流 D. 减少水分蒸发

 

查看答案

全球制造业发展出现过三次较大规模的转移,目前正发生第四次转移。下图示意全球制造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转移路径看,影响全球制造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A. 劳动力成本 B. 自然资源

C. 工业基础 D. 技术水平

2.在全球制造业第四次转移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是

A. 加大政策的支持,吸引制造企业回归 B. 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C. 进口东南亚等国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D. 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题目。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简图

材料二:诗人海子有一首著名的诗歌,里边提到了: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材料三: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是在‘两横三纵’发展格局下,交通沿线的城市圈建设逐步完善,东部地区的传统产业往西部转移,在产业转移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圈慢慢形成,而城市圈又发挥着带动和辐射作用,大城市的发展带动起中小城市的发展。

材料四: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考察。第一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恩宁路永庆坊,这一带原本是挤满老房危房的老社区。2015年,广州用修旧如旧的修缮理念保留了旧城风貌,并把创客空间、文化创意等吸引年轻人的产业引入这里,让历史街区再现活力和新意。

材料五: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1)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处待规划用地中选定一处作为高级住宅区,你认为选择在哪儿较合理?除了自然环境因素外,还有那些选择的原因。

(2)在我国城市化战略中,生态城市建设是主要发展方向,请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

(3)我国很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内尚存的一些古旧建筑进行大规模维修、翻新,甚至再重建一些仿古建筑,以扩大其规模效应。你是否赞成该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4)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