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6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

 

(1)数量大(1分),规模持续增长(1分),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1分) (2)南部沿海地区(1分)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2分) 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2分) (3)增多(1分) 国家政策支持(1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1分);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1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数值及流动人口统计图,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是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根据材料二表格数值,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是增加劳动力数量,增强社会活力。劳动力充足,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是人口大量增加,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容易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原因主要有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对流动人口的拉力增强。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材料二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影响这种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问题。

(1)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

 

查看答案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显著,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分析材料回答题。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C. 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D. 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因此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

 

查看答案

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以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从单位面积看,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

A. 矿产资源丰富 B. 科技发展水平高

C. 气候条件优越 D. 生活消费水平低

2.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1~18表示不同时间段。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 生产力水平 B. 社会体制

C. 资源(土地、水等) D. 科技水平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海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  )

A. 20~24岁 B. 25~29岁

C. 30~34岁 D. 35~39岁

2.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主要原因是(  )

A. 出生率大幅下降 B. 死亡率迅速上升

C. 大量年轻劳力流入 D. 大量老龄人口迁出

3.目前上海市流动人口正处在(  )

A. 劳动力个体流动阶段

B. 老人跟着孩子流动阶段

C. 夫妻带着孩子流动阶段

D. 农村流动人口回流阶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