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居属于居住建筑,是居民在长期...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居属于居住建筑,是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创造并保留下来的,是当地文化、习俗和艺术的集中体现。在现代社会,民居因其生活气息备受游客青睐,成了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民居客栈。

分析民居客栈的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有利影响:带动当地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带来资金,有利于对民居的修葺和保护。 不利影响:冲击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改变民居客栈的形态,传统民居原生状态遭到破坏。 【解析】 民居客栈的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中有利影响主要是经济方面,如客栈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收入的增多,引发地方居民对民居的重视和保护,同时开发客栈也带来了修缮资金,有利于对民居的修葺和保护。不利影响主要是随着民居客栈开发,外来游客的进入,会对当地的传统宁静生活带来冲击,如冲击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为了规划开发可能会对部分民居整改,进而影响甚至改变民居客栈的形态,使其原生状态遭到破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法国西南部的波尔多,气候温和,降水集中在冬春季,是全世界优质葡萄酒的最大产区,种植面积达10万公顷,因此也被称为世界葡萄酒中心。苏玳产区位于波尔多左岸,加龙河和它的支流锡龙河在此交汇,与加龙河流经阳光明媚的平原不同,锡龙河一直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苏玳产区的葡萄会在成熟时感染贵腐菌,菌丝透过果皮深入葡萄内部,葡萄内部的水分蒸发出去,使得糖分等物质都得以浓缩,孕育出了风格独特的贵腐葡萄酒。但是贵腐葡萄的产生需要一种独特的微型气候——早上阴冷多雾,以促进贵腐菌的生长和蔓延;下午干燥炎热,防止过度潮湿使葡萄腐烂变质。在每年秋季采收贵腐葡萄时,会耗费大量劳动力成本,需要多次逐粒逐串挑选,最终酿制成价格昂贵的苏玳贵腐葡萄酒。

(1)分析波尔多地区被称为世界葡萄酒中心的原因。

(2)推断苏玳产区产生贵腐葡萄微型气候条件的成因。

(3)说明贵腐葡萄采收期劳动力成本高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老工业区的衰落,除自身因素外,还与东北腹地部分河流无出海口、黑龙江流域水运与海港不连接、腹地工农业产品对外运输成本高、冬季河流结冰期过长、水运条件差、辽河水源匮乏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目前西辽河已基本断流,地下水超采,漏斗区范围扩大,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东北地区北部水资源相对丰富,河流航运条件优越,但无水路与渤海相通,价格低廉的水运优势难以产生经济效益。修筑松花江—辽河北水南调工程,既能为南部输水,缓解水资源不足,又能沟通渤海与黑龙江的水运。下图示意松辽运河输水工程规划线。

(1)说明规划中的松辽运河水源区的水资源条件。

(2)分析松辽运河受水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3)简述规划中的松辽运河调水线路实施的有利自然条件。

(4)指出松辽运河工程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查看答案

    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提取地下水,这类植物被定义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也称“抽水机式植被”。据研究,这类植物在生长季的蒸散过程(水分由叶片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下图为干旱区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干旱区植被蒸散速率最快的时段是

A. 7~8时 B. 10~11时 C. 12~13时 D. 17~18时

2.夜间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流向主要是

A. 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 B. 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

C. 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 D. 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

3.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

A. 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 B. 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

C. 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 D. 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

 

查看答案

    白令海是连接北太平洋和北冰洋的重要海域,其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面与北太平洋被阿留申群岛隔开。下图为末次盛冰期的暖期(甲时期和乙时期)白令海北部陆坡和海洋环境模式图,甲时期白令海陆架高浓度悬浮体(粉砂和冰川碎屑)达到峰值。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图示地区

A. 原生植物生长条件更优 B. 陆上径流量更小

C. 海冰覆盖面积更大 D. 海水温度更高

2.甲时期,陆架高浓度悬浮体的主要来源是

A. 初期海冰携带的侵蚀物入海 B. 陆上径流携带大量泥沙

C. 初期陆架崩塌物质大量堆积 D. 海水上泛,海底泥沙上涌

3.乙时期北太平洋深层海水上泛对图示地区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促进浮冰移动 B. 减弱陆上径流 C. 加快海冰融化 D. 增温增湿

 

查看答案

    结合国际常用人口密度分级标准和我国实情,将老年人口密度(D)划分为5个等级:高密度区,D>100人/km2;较高密度区,50人/km2<D<100人/km2;中密度区,25人/km2<D<50人/km2;较低密度区,1人/km2<D<25人/km2;低密度区,0<D<1人/km2。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密度空间格局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00年相比,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密度

A. 高密度区保持不变 B. 中密度区增加较快

C. 低密度区数量减少 D. 较高密度区增加慢

2.影响2000年与2010年老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 省区面积 B. 经济差异 C. 年龄结构 D. 人口总量

3.应对我国老年人口的密度变化,可以

A. 引导青壮年农民工向城市集聚 B. 鼓励老年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C. 完善老年人口养老体制、体系建设 D. 放宽计划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