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完成下列小题。
1.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A. 气温高低 B. 风力强弱 C. 光照强度 D. 降水量大小
2.一旦发生泥石流,应先确定灾害位置,并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图像,以便及时评估受灾情况。这一过程依次用到的现代技术是( )
①RS ②GPS ③GIS
A. ②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关于致灾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
B. 是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
C. 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
D. 地表各圈层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
读下图,该种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 洪涝 B. 干旱 C. 地震 D. 泥石流
入冬以后,阴霾天气现象增多。气象上把大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称为阴霾天气。不少地区把阴霾入雾一起统称为“雾霾天气”。其实雾与霾形成原因和条件有很大差别的。下列关于“雾霾天气”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近雾的出现往往空气潮湿;霾则空气相对干燥
B. 雾受气温日变化的影响大,而霾则不受影响
C. 冬季昼夜温差加大,更容易造成雾霾的天气现象
D. 雾天气现象有时可以转换成霾的天气现象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B. 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 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D. 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白水河的流向。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最少3点)。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