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城市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的有利条件。
(2)简要评析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漫画。
材料二 据2012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进人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农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该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 减轻城市内涝
C. 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D. 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
2.图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 )
A. 调节局地小气候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 提供观赏景观 D. 增加下渗量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进程的折线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 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 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 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下图为我国两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显示,1992—2012年( )
A. 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
B. 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
C. 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县人口数量比较接近
D. 甲、乙两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均增大
2.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的( )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半城市化地区是指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区,在中国主要指城乡接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半城市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郊区大力发展农业
B. 外来资本的投入
C. 乡村工业化
D. 政府规划
2.为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B. 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
C. 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D. 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