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实中,选出属于环境管理中的行政手段的一项
A. 2013年11月28日,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交易,开市价格为50元/吨。
B. 自南水北调工程上马,十堰市对160个有污染风险的拟建项目拒批
C. 1989年我国颁布的《环保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D. 某高中举行“珍惜每一滴水”黑板报展。
青藏铁路错那湖段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该路段沙害严重,石方格沙障是该段主要治沙工程措施之如图为在石方格沙障(石方格高度为10-15cm)作用下的沙面上空风速廓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沙面上空风速随高度变化特征为
A. 沙面39cm以上高度,各风速随高度增加急剧递增
B. 沙面39cm高度内,各风速随高度增加变化比较缓慢
C. 沙面39cm高度内,6m/s风速随高度递增最快
D. 沙面2cm高度内,各风速降低最为明显
2.石方格沙障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A. 提高植被覆盖率
B. 截留水分
C. 保持水土
D. 增加地表粗糙度
3.该路段采取石方格沙障而未采用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的根本原因是
A. 土壤贫瘠 B. 水热条件差
C. 投资成本高 D. 工程量大
下列不属于生态破坏的环境问题是( )
A. 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 B. 欧洲的酸雨危害
C. 中国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D. 非洲热带草原地区的荒漠化
生态足迹是维持一个区域生存所需要的能够提供资源并吸纳废弃物的地域空间。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分析农牧交错区生态足迹,可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下表是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农牧交错区(41.5°N—43°N,114.5°E—117°E)生态足迹统计(表中单位ghm2为全球公顷,即各类土地转换后可比的单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农业生产( )
A. 消费足迹中耕地低于草地 B. 生产足迹中耕地高于草地
C. 生产足迹高于消费足迹 D. 生产与消费足迹之比耕地高于草地
2.该区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过度开垦 B. 过度放牧 C. 过度樵采 D. 水源短缺
3.该区域今后的功能定位应以( )
A. 生态保护为主 B. 畜牧业为主 C. 混合农业为主 D. 种植业为主
刚果(金)位于赤道附近,人口超过7100万,热带雨林资源丰富,有“非洲木材之国”之称。持续的战乱造成数百万流民涌入雨林里从事原始的迁移农业和木炭生产,导致大面积的森林破坏。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第二肺”,主要是因为热带雨林可以( )
A. 涵养水源 B. 固碳放氧
C. 降解污染物 D. 保护生物多样性
2.刚果(金)爾林被大量砍伐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口增长、贫困和战乱 B. 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
C. 过度的迁移农业 D. 政府的开发计划
河流一般是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下图曲线表示1980-2007年海河流域日常生活、工业、生态用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③曲线各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 ①生态用水;②工业用水;③生活用水
B. ①生活用水;②工业用水;③生态用水
C. ①工业用水;②生活用水;③生态用水
D. ①生态用水;②生活用水;③工业用水
2.导致①③曲线用水量在2000年后变化的原因分别是
A. ①人口大量迁出③第三产业的发展
B. ①节水技术的应用③重视生态保护
C. ①发展旱作农业③重工业比重上升
D. ①城市化加速③全球气候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