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城市功能划分,A、B、C三地中属于商业区的是__________ (填字母)。
(2)该城市在城郊建设了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从城郊的角度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按自我再生的性质分类,它们都属于资源__________。在此资源基础上该地发展了钢铁工业,请从保护环境角度判断其布局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
读“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城市化水平,分析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__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__________曲线。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__________阶段,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__________现象。
(4)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其__________的发展水平。
阅读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约为 13.4O亿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7 390 万人, 年平均增长0.57%,而1990 年到 2000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07%。2011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190%,死亡率为0.71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477%。
材料二 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示意图(65 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 7%, 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
材料三 2010年我国部分省(市)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 2010 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1)据材料一描述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该问题大约在__________年开始出现,简述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应对提出合理的建议。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大城市汽车数量多,环保措施不力将会造成
①大气污染 ②水体污染 ③噪声污染 ④固体废弃物污染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下图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地区城市分布的自然区位条件不包括( )
A. 地形 B. 矿产
C. 河流 D. 气候
2.1985到2000年,该地区( )
A. 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B.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C. 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减小
3.推动该地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A. 人口增长率的快速提高 B. 迁入人口的大量增加
C.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D. 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
4.据统计,R城(上海)中心区人口数量减少,近郊区人口增加明显。该现象可能( )
A. 延缓城市化进程 B. 加重城市环境污染
C. 促进郊区经济发展 D. 加大城乡发展差距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某城市规划示意图,阴影为城区,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该城的化工区应规划在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