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卫星发射成功的日期,与下列哪个节气最接近(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2.“天宫二号”卫星发射时,纽约(西五区)的区时是( )
A. 9月16日9时04分 B. 9月16日14时04分
C. 9月15日9时04分 D. 9月15日14时04分
2017年9月 20日举行的第三届北京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论坛传出消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器将在2020年发射,并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3个目标。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火星的“左邻右舍”是( )
A. 水星和地球 B. 地球和土星 C. 地球和木星 D. 木星和地球
2.2015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证据。这个信息对作出下列推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 )
A. 火星可能存在生命 B. 火星大气层稀薄
C. 火星自转周期比地球长 D. 火星公转轨道为椭圆形
3.能对火星探测器上的中央控制系统、数据处理设备等产生威胁的太阳活动是( )
A. 黑子和日珥 B. 黑子和太阳风 C. 黑子和耀斑 D. 耀斑和太阳风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尼日利亚油气资源丰富,出口量大,油气产业收入占政府财政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但近年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油气管道遭到破坏,维修不到位,油气泄露严重,伴生的天然气大多被放空烧掉等原因,导致严重的油气资源损失,迫使很多外国石油公司中止生产。2003年起,中国石油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参与尼日利亚石油天然气的开发,项目涵盖勘探与生产、自贸园区、基础设施、下游工厂等。下图示意尼日利亚地理位置与油气资源分布。
(1)说明尼日利亚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
(2)指出中国企业在参与尼日利亚油气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3)说明中国企业参与开发对尼日利亚石油工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甘蔗原产于印度,喜温、喜光、喜肥,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20世纪90年代,我国蔗糖产业重心从广东转移到广西。广西崇左市2016年糖产量占广西总产量的32. 64%,被誉为“中国糖都”。广西甘蔗机械化水平低于巴西等国。近年来广西甘蔗收购均价约两倍于巴西。每年收获季节,大量越南劳工涌入崇左市。左图示意广西甘蔗种植区分布,右图示意中国、巴西甘蔗种植成本结构。
(1)指出广西崇左市利于甘蔗生产的气候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广西承接广东蔗糖产业转移的社会经济条件。
(3)分析近几年广西甘蔗收购均价远高于巴西的原因。
(4)有人认为,大量越南劳工涌入将不利于崇左市甘蔗产业的长远发展,请说明理由。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毛乌素沙漠位于农林牧交错地带,流沙现象自西北向东南加重。乌审旗的农牧民大量种植沙柳治沙。沙柳属于多年生灌木,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抗旱耐贫瘠,耐严寒和酷热。沙柳还具有“平茬复壮”的生物习性,农牧民齐根砍下沙柳条,来年沙柳生长才越旺。
我国首个生物质发电厂坐落在乌审旗的乌审召生态园区,该电厂以收购的沙柳条为原料,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养殖出了营养价值极高的螺旋藻。螺旋藻需要充足的二氧化碳才能生长良好,传统做法是分解小苏打获取二氧化碳。乌审召生态园区近年来发展形成了沙、林、电、藻一体化的产业模式,年产螺旋藻400吨,远销国内外。左图示意毛乌素沙漠及其乌审旗位置,右图示意沙柳景观。
(1)说明毛乌素沙漠东南部流沙现象严重的原因。
(2)从沙柳的生长习性分析当地人将沙柳作为治沙植物的原因。
(3)分析乌审召生态园区发展沙、林、电、藻一体化产业模式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LED(发光二极管) 由于能量利用率高,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照明光源。 该产业关键零部件与材料专利大多掌握在日、美大厂手中,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进入门槛逐渐降低我国台湾地区较早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但近几年该产业逐渐从台湾转移到福建、江西、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ꎬ 台湾地区的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的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的趋势,是因为该产业( )
A. 以高科技投入为核心的经营策略 B. 产品的生产过程高耗能、 高污染
C. 上下游工厂间有紧密的工业联系 D. 终端成品具有标准化的产品规格
2.福建在承接LED产业链时,最先引进的一般是( )
A. 衬底制备 B. 外延片制造 C. LED芯片生产 D. 应用产品生产
3.福建与台湾在LED产业的分工合作,产生的影响有( )
①促进福建在LED产业上游占据主导地位 ②福建企业难以在合作中触及核心技术,赶超空间不足 ③降低台湾LED 产业的生产成本 ④台湾LED应用产品的需求量减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