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  B.  C.  D.

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 相应正确措施是(    )

A. 70%   鼓励生育 B. 60%    计划生育

C. 15%  采取移民政策 D. 30%   鼓励人员出国

 

1.C 2.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利用三角坐标图考查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三轴坐标读图,先根据每条横坐标确定其原点位置,根据原点确定纵坐标,则根据纵坐标读数。读图①国0~14岁人口比重占60%,人口增长速度快,应采取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人口的增长。故答案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水中的漂浮垃圾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漂浮垃圾不仅对人类是危险的,而且对野生动物同样致命。西澳大利亚州奎纳纳市于2018年3月,在住宅区和亨利自然保护区之间的两个排水管道的出口上安装了排污网(下图)。这个解决方案虽然简单但却成效显著。

列举水中的漂浮垃圾可能给野生动物带来的致命影响并说明该解决方案的优点。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见下图)跨越50°N,年均气温-5.3℃,极端最低气温-58℃,全年封冻期210天以上。2018年12月21日,根河被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正式授予“中国冷极”称号。2 018年12月25日,第六届中国(根河)冷极节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根河市开幕,中外游客挑战逾-40℃的“中国冷极”之寒冷。请回答:

分析根河成为中国冷极的原因,并设计“中国冷极节”开展的旅游项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2017年12月开始,经过几十天的物资运输和筹备,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在难言岛正式开工建设。该岛东临特拉诺瓦湾,西侧高原广布,冷空气活动频繁。研究发现,罗斯海新站西风强劲。下图为特拉诺瓦湾周边地形、罗斯海新站附近景观及该站部分时段地表反照率变化图(反照率是地表反射的辐射量与到达地表的太阳总辐射量之比)。

(1)简析罗斯海新站物资筹备、奠基开工选择此时段的原因。

(2)建站时,科考队员发现该地碎石遍布,几乎无土壤,推测其原因。

(3)试分析罗斯海新站西风强劲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藏木水电站是第一座在雅鲁藏布江干流上修筑的水电站,位于西藏山南市的加查峡谷。雅鲁藏布江位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缝合带上,多次的构造运动使得该地层破碎带较多,加之雅鲁藏布江河道在此突然变窄,使得峡谷内江水奔腾,有多处梯级瀑布。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水能资源梯级开发计划中,藏木水电站是第一座水电站(如下图),仅开发了该地不到1%的水能资源。工程配套建设了鱼类增殖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回收站等环保设施。为了尽量减少对鱼类生存繁殖的影响,藏木水电站还专门规划了全国最大、长达4公里的鱼道。

材料三  一条连接加查和山南市区的公路明年将完工,缩短两地约一半的车程时间。相关专家说:“电站开发很快会带动矿产资源开发,公路、铁路发展也非常迅猛,西藏腹地将出现新一轮开发热潮。”

(1)根据资料推断加查峡谷的成因。

(2)分析藏木水电站工程大江截流为什么选择在11月份。

(3)交通的发展给山南市带来哪些影响?

(4)藏木水电站的修建在印度国内受到极高关注,民众主要持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藏木水电站只不过是一项利用雅鲁藏布江的发电工程,不会令雅鲁藏布江改道,印度没有必要恐慌。

观点二:藏木水电站这项工程一旦启动,将给生活在下游的数百万印度民众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2016 年 11 月 8 日,有着中国第二个“都江堰”之称的古代水利工程——浙江湖州“ 太湖溇港” 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太湖先民在太湖南部的滨湖沉积区筑东西向的“ 横塘”,开凿南北向的“溇港”。 在每一条溇港与太湖的交汇处建一道水闸,重阳后闭闸,清明后启闸。 先民们利用溇港的灌排功能将沼泽、滩涂改造成“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下面左图为“ 太湖溇港” 水系分布图,右图为左图中虚线框内溇港的放大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古人总结经验,“ 重阳后闭闸,清明后启闸” 的主要依据是

A. 季风的影响 B. 气温日变化 C. 气温年变化 D. 节气变化

2.溇港北窄南宽的形态,主要作用是

A. 营造景观 B. 圩田,增加耕地面积

C. 利于航运 D. 冲沙减淤,保护河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