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柬埔寨居民信奉佛教,佛教徒占到全国人口的 80~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柬埔寨居民信奉佛教,佛教徒占到全国人口的 80~90%。通常人们见面时,以佛教仪式合十为礼。 柬埔寨借鉴了深圳“一站式”服务的管理模式,与中国政府携手在柬埔寨第 2 大城市西哈努克市推进国家级经济特区——西港特区的建设,特区入驻企业涉及服装、鞋类、电子加工等多个门类,经过十年的开发,配套设 施逐渐完善,近五年来,特区入驻的企业增加至 125 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 2 万多个就业岗位。2007 年,红豆集团的先遣队进入该特区时,这里一片荒芜,杂草丛生,没有路,没有电,也没有干净的水,到处都是茅草棚。土地属当地 300 多户居民私人所有,农户以养牛为生,每户人家年收入 300 美元左右。 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及柬埔寨《2015-2025 工业发展计划》的激励下,未来,西哈努克西港特区将成为柬埔寨的“深圳”——一座拥有 300 家企业入驻,8-10 万产业工人就业的配套功能齐全的生态宜居新城。下图为柬埔寨西港特区位置和交通示意图。

(1)中国公民在柬埔寨生活、工作、 旅游时,在与当地居民友好交往中应遵循什么原则?请简要说明理由。

(2)简述红豆集团早期开拓者开发特区时面临的主要困难。

(3)请具体分析西港特区选择在柬埔寨南部临海地区发展的原因。

(4)概括西港特区的成功实践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1)原则:入乡随俗,尊重当地居民的信仰和习俗(尊重宗教习俗)。理由: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有各自鲜明的个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尊重当地民族文化,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 (2)困难:要进行配套设施的规划和投资;与当地居民(300 多户)谈判沟通,购买土地;当地居民(农民)缺乏工 业技能,需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克服湿热环境造成的身体不适;与当地人交流要克服语言障碍等。 (3)原因:柬埔寨处于东南亚的交通枢纽位置(东临越南,北接老挝,西北靠近泰国),特区邻近海港和航空港,4 号公路通往柬埔寨内地,交通便利(只答交通方便不给分);特区的产品由陆路可进入东南亚国家,由海路可辐射到更远的国际市场;特区所在地区劳动力丰富且廉价,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特区的持续发展;特区作为样板工程,有利于在东盟中扩大中国企业的影响。 (4)影响:通过加快柬埔寨工业化进程,促进当地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 大量就业机会,极大地提高和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帮助柬埔寨政府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解析】 以柬埔寨这一东南亚国家为背景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的影响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材料信息、判读地理图像和应用所学工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时需紧扣材料和图像信息,切记简单罗列各类工业区位因素。 (1)材料“柬埔寨居民信奉佛教……以佛教仪式合十为礼”信息说明与当地居民交往时应注意尊重其宗教信仰和习俗。尊重柬埔寨国民的宗教信仰有利于增进交往、促进中缅合作顺利进行。 (2)“这里一片荒芜,杂草丛生,没有路,没有电,也没有干净的水,到处都是茅草棚。土地属当地 300 多户居民私人所有”,说明该地基础设施欠缺,需要投资建设,所需资金大;需与300多名农民谈判收购土地,工作难度大,沟通时还存在语言障碍;农民缺乏工业技能,需要培训。该地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终年湿热,在此工作还需克服湿热环境造成的身体不适。 (3)读图可知该地邻近海港、航空港,有4号公路经过,说明交通便利;临海地区既有利于产品向国内销售,也有利于产品通过海运向国外销售,市场广阔;当地农民“每户人家年收入 300 美元左右”,说明收入低,有利于就近获得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与越南、泰国相邻,在此设立特区成功后,能有效地扩大我国对越南、泰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4)“一座拥有 300 家企业入驻,8-10 万产业工人就业的配套功能齐全的生态宜居新城”,体现了西港特区给当地带来的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和帮助柬埔寨政府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形式多样、地表受侵蚀时间集中的特点,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

 

图1 为陕北小流域典型治理措施剖面示意图

图2 为淤地坝不同时期的变化图。

(1)从气候因素角度,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什么具有侵蚀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

(2)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

(3)简述沟道中修建多座淤地坝所起的作用。

(4)分析黄土高原开展的防护林、经济林、人工草地建设产生的生态效益。

 

查看答案

    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地区等高线图,这里冰川广布,山上的冰川沿陡崖流落,形成壮观的“冰瀑”,但图中的“无雪 干谷”全年都不下雪,也没有冰川分布,只有裸露的岩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无雪干谷”全年都不下雪的原因可能有

①离岸风强劲,上升气流弱 

②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

③沿海寒流经过,降温降湿 

④山谷地形封闭,空气干燥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某考察队在考察图示地区时,在日志中写道“行进在宽阔的雪谷中,旁边矗立着近千米的冰瀑,真有银河落九天的感觉……”,该考察队日志描述的地点是图中的

A.  B.  C.  D.

3.某日,科考队员在甲山顶欣赏到乙山顶处的日出日落现象,该日最接近

A. 5 月 9 日 B. 6 月 22 日

C. 11 月 11 日 D. 12 月 22 日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为解决该地区某种环境问题所设计的排灌系统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环境问题最可能是

A. 土地荒漠化 B. 土地盐碱化 C. 环境污染 D. 地下水漏斗

2.相对于 1995 年,2015 年的排灌方式

A. 施工简单且成本低

B. 制约了机械化作业

C.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D. 减轻了土壤的污染

 

查看答案

    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物品在从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下图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示意图)。目前,我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指采用冷链物流占所有物流的比重)分别达到 5%、15%和 23%,而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率在 95% 以上。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参照图文材料,判断下列物品运往重庆城区必须采用冷链物流运输的是

A. 东北大米 B. 奉节脐橙

C. 北京烤鸭 D. 蒙牛高钙奶

2.相对于常温物流,农产品的冷链物流

A. 可以减少农产品的损失

B. 对物流自动化要求更高

C. 对运输距离限制较大

D. 对信息的依赖度更低

3.某地区采用了“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超市”的物流模式,其生产基地的加工厂属于

A. 原料指向型 B. 动力指向型 C. 劳动力指向型 D. 市场指向型

 

查看答案

下图为青藏高原某高山草甸某坡面的牧草生长季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土壤温度和湿度多年变化情况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图能明确反映该高山近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是

A. 变冷 B. 变暖 C. 变干 D. 变湿

2.该高山草甸生态环境脆弱,若当地牧民在此过度放牧可能导致

A. 昼夜温差增大

B. 土壤湿度增加

C. 气候变得冷干

D. 土壤温度下降

3.图中海拔 3600m 处坡面的 20cm 土壤湿度相对于其他海拔高度的土壤湿度明显变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B. 海拔较高,降水量大

C. 坡面平缓,径流下渗

D. 土温较高,冻土解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