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沿40°N附近地区所做的地形剖面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带①一②一③的变化体现了M—N之间相似的变化规律
B. 地形单元Q是准噶尔盆地
C. 该剖面线附近地区有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区
D. 由M到N,年温差逐渐减小
2.M、N两地的自然带名称是
A. M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N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M、N两地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M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N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M地为温带草原带,N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如下图,中国某一远洋运输船舶沿着图中箭头航行,在阳光初露海面时刚好通过P地,此时收音机里正在播报北京时间8:00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远洋运输船舶沿着图中虚线航行
A. 顺风顺流 B. 逆风顺流 C. 顺风逆流 D. 逆风逆流
2.中国在此航线上运输量越来越大的货物是
A. 小麦 B. 水稻 C. 石油 D. 铁矿石
3.下列河流与图中乙河流径流特征相似的是
A. 塔里木河 B. 泰晤士河 C. 亚马孙河 D. 珠江
4.目前,城市甲著称世界的产业是
A. 棉纺工业 B. 麻纺工业 C. 黄金采掘 D. 软件开发
读两区域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两个区域
A. 同属一个大洲 B. 同临一个大洋 C. 同处一个半球 D. 同为发展中国家
2.甲、乙两城市的气候
A. 高温期与多雨期均相同 B. 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
C. 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 D. 高温期与多雨期均不同
3.乙所在的国家
A. 多火山地震 B. 东部有寒流经过 C. 中部水资源缺乏 D. 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读下面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能反映乙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A. B.
C.
D.
2.有关甲处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沿岸暖流的影响
B. 地中海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 热带沙漠气候——沿岸寒流的影响
D. 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环流的作用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图中1地外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为500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地是洼地 B. 1地海拔比500米低
C. 1地是凸地 D. 1地海拔在400~500米之间
2.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可能是
A. 799米 B. 899米 C. 999米 D. 1099米
材料一:中国第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北京时间2002年11月20日8时30分离开上海,乘“雪龙号”科考船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于当地时间2002年12月25日下午6点30分到达长城站(58°58′W,62°13′S),2003年1月17日到达中山站(76°23′E,69°22′S),2月19日离开中山站回国,3月20日上午10点回到上海,历时121天。
材料二:“雪龙号”科考船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航线示意图。
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从上海到长城站,“雪龙号”科考船航行了多长时间
A. 35日10小时 B. 35日22小时
C. 35日21小时55分52秒 D. 36日22小时
2.“雪龙号”科考船离开新西兰后不久,航行中遇到了很大困难,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受到强劲的极地东风的影响 B. 南极周围漂浮的浮冰的影响
C. 西风带风急浪高 D. 受到强飓风的影响
3.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
A. 东北方 B. 西北方 C. 东南方 D. 西南方
4.长城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 2960千米 B. 3060千米 C. 3160千米 D. 326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