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

    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000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

下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与土壤比较,沙地缺少的功能主要是

A. 固定根系 B. 保水保肥 C. 保热保气 D. 团粒结构

2.最适合推广该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沙漠化地区是

A.  B.  C.  D.

3.植物根系在“沙变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首要作用是

A. 稳定沙丘 B. 减弱蒸发 C. 提供有机质 D. 滋生微生物

 

1.B 2.B 3.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造,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整合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由材料可知,“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说明在掺入植物纤维和水以前,沙土中是不存在这些物质的,说明沙地缺少保水保肥的功能,故选B。 2.读图可知,图中②位于黄河附近,有灌溉水源可以利用,推广该技术可以发展农业生产,且可以防止沙漠向东蔓延,故选B。 3.在山区、沙漠地区,植物根须可以保持水土,避免及减少土壤表面层的沙化及流失,植物根系首要作用为稳定沙丘,A对。减弱蒸发的作用是由地上部分实现的,B错。提供有机质是植物的枯枝落叶的功能,C错。滋生微生物不是其首要作用,D错。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我国1998-2016年人口重心迁移折线图

1.1998-2016年我国人口重心向

A. 东北方向移动 B. 西北方向移动

C. 一东南方向移动 D. 西南方向移动

2.推测上图中人口迁移方向的原因是

A. 东南地区经济发达 B. 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

C.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 D.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区的水循环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__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丙为____________;从内外力作用类型看,乙处由____________作用形成。从外力作用方式看丁处由__________作用形成。

(2)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_____处,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_,其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

(2)图中①地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称为________;图中②地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称为 ________

(3)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____

(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

(5)图中A、B两处相比,___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季,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大气活动中心名称),它割断了 ______(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此时,B处盛行___________ 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                     

(3)半年后,A处盛行___________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                  

(4)此时北印度洋地区的洋流流向是 ______ (顺/逆)时针。

 

查看答案

图中,若弧EDF表示晨昏线,弧ED表示昏线,读图回答。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天,A是极昼还是极夜?___________

(3)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

(4)B、C、E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

(5)这一天,B点的昼长是___________小时,日出时刻是___________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