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2016年江苏、河南、新疆、黑龙江四省区的人口增长数据对比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读2016年江苏、河南、新疆、黑龙江四省区的人口增长数据对比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序号表示江苏人口增长的是

A.  B.  C.  D.

2.近年来③地人口迁出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为

A. 产业迁入 B. 政策限制

C. 劳动力减少 D. 交通发展缓慢

3.④地机械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有

A. 地理位置优越 B. 经济发达

C. 交通便利 D. 矿产资源丰富

 

1.B 2.A 3.D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机械增长率呈负增长,说明了人口大量的迁出,由于东北最近几年经济的衰退,人口出现了大量的迁出,对应黑龙江; ②是我国江苏省; ③ 是河南省;④河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江苏位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在四地中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机械增长率最高,只有②符合条件,故选B。 2.河南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四地中高,劳动力众多,且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由于离东部发达地区近,吸引了很多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迁出人口呈下降趋势,对应③地,故答案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 3.④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可推出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且机械增长率高,说明迁入的人多,为我国的新疆,新疆的矿产资源丰富,由于矿产的开发,吸引了很多的人口迁入,故选D。新疆地处西部边陲,是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沿线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但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经济不发达;交通相对不便利,ABC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8年11月3日,突发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体阻断了金沙江。下图示意金沙江某段河流及附近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山体滑坡之前,河流①②段 B

A. ①处流向②处  西南流向东北

B. ①处流向②处  东北流向西南

C. ②处流向①处  西南流向东北

D. ②处流向①处  东北流向西南

2.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堰塞体在自然崩溃之前,则①处水位变化为

A.  B.

C.  D.

3.山体滑坡发生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滑坡处的相应等高线B

A. 没有变化 B. 向高海拔处凸出 C. 向低海拔处凸出 D. 趋于平直

 

查看答案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带着各具特色的优质产品和服务闪亮登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会址选在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

①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②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

③经济发达,辐射能力强          ④工业协作条件好,发展快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2.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600多家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说明了(   )

A. 中外经济互补性强 B. 中国市场广阔

C. 世界性工业品过剩 D. 中国消费升级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雄安新区,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华北明珠白洋淀周边地区,区位优势明显。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项战略举措,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京津冀区域发展新空间。将新城建设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反磁力吸引”作用的中心。

材料二 雄安新区与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统计资料。

(1)简述雄安新区建设的地理背景。

(2)说明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3)试分析新区没有选择距离北京比雄县、安新、容城更近的廊坊、固安等地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中心城市处于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实现“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推动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的规划。

天津市的发展建设以滨海新区为重点,但近年来滨海新区面临比较严重的问题,尤其是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求,有关部委在天津滨海新区,以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新城镇为样板,建设中新生态城。下图是天津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

(1)与重庆相比,说明天津市发展的优势条件。

(2)说明滨海新区发展中出现的“水问题”。

(3)说明滨海中新生态城的建设对提升天津中心城市功能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6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哪儿,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呈现怎样的变化,原因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