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 土壤肥力明显提高

B. 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 旱涝灾害频率增加

D. 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 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B. 推广水稻种植

C.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 扩大耕地规模

 

1.C 2.C 【解析】 1.根据材料,“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 1979年和2005年两个年份,方格中数字由左向右变化,即表示该方格代表空间的土地利用类型已发生变化;据此信息结合方格数字变化可知,整个区域的耕地面积扩大了,湖泊大大的缩小,居民地也增加了,再结合辽宁西北部处在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引水灌溉,易发生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壤肥力下降。因为湖泊面积大大的缩小,湖泊的湿地调蓄功能下降,空气湿度会减小,旱涝频率增加,水生生物物种减少,据此分析选C。 2.根据材料“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可知,该地区处在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表格显示该地区大部分现有土地利用形式是耕地,而且在1979年到2005年间,耕地大大增多,已经影响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故继续扩大耕地会加剧生态恶化,不可行;该地位于辽宁西北部,降水较少,蒸发旺盛,不适合推广水稻;应适当退耕还林还草而不是全部退耕。由于该地降水少,适合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据此分析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A. 甲—东北平原 B. 乙—长江中下游平原

C. 丙—华北平原 D. 丁—黄土高原

2.夏季,甲传统民居所在地区

A. 新雨山头荔枝熟 B. 沟壑纵横风雨狂

C. 小麦登场雨熟梅 D. 家家打稻趁霜晴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水系图”,和“甲湖泊及与其相连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关于图中丙河河水流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月——自西流向东    B. 7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C. 8月——从东北流向西南    D. 11月——从东流向西

2.据图判断有关甲、 乙、 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地都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B. 甲、乙、丙的水全部来自降水

C. 甲湖对乙河起到了调蓄作用    D. 甲、乙、丙间只存在物质转移

 

查看答案

    一位去印尼巴厘岛的游客在游记中写道:在乌布行走,常能看到随山势修筑的层层稻田,错落有致……走着走着,就会看到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下图为“巴厘岛水系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乌布稻田的分布,有利于缓解(  )

A. 水土流失    B. 农业污染

C. 土地沙化    D. 耕地缺水

2.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照足

B.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

C. 以平原为主,海拔低,气温高

D.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查看答案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A. 树冠集水作用强    B. 无蒸腾作用消耗

C. 树冠遮荫效果好    D. 土壤硬化下渗弱

2.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 融雪    B. 风沙    C. 降水    D. 蒸发

 

查看答案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图中穿堂风最显著的是(  )

A. , B.

C.  D.

2.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

A. 利用厨房、 卫生间做进风口 B. 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

C. 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 D. 房屋最好坐北朝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