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乾隆年间,湖南长沙移民见此...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乾隆年间,湖南长沙移民见此地气候温和湿润,森林茂密,与江南相似,于是游说当地农户共同开垦,并逐渐完善梯田灌溉系统。凤堰梯田主要位于山前冲积扇,在修筑初期,常发生前一天灌满水,第二天就出现干涸的情形,其后先民采用措施加以解决。该梯田现为我国北方省份面积最大的古水稻梯田,已成为旅游胜地。下图示意凤堰梯田位置及景观。

(1)说明凤堰梯田水源条件较好的原因。

(2)推测梯田修筑初期易干涸的主要原因及先民采取的主要措施。

(3)分析梯田对当地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

 

(1)①该地谷地开口朝东南,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多:②周围森林茂密,涵养水源能力强:③河流多,地袁水丰富:④水渠众多,灌溉系统完善。(任答3点) (2)原因:①土质疏松,孔隙大,地表水易渗漏:②坡度较大,地下水流速快:③坡地地下水埋藏较深。措施:夯实底土。(原因回答2点即可) (3)①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与其他耕作方式相比,水土流失较轻,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③梯田成为农业文化景观,利于发展旅游业(任答2点) 【解析】 考查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可持续发展。 (1)凤堰梯田位于陕西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结合图中信息,当地山谷谷口朝向东南,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再加上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多;当地的植被条件好,涵养水源能力强;再加上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当地人修建了大量的水渠,因此当地灌溉水源条件好。 (2)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凤堰梯田属于山前冲积扇,主要是泥沙堆积地貌,由于土质疏松,孔隙大,地表水下渗多;坡度大,地下水流速快,不利于聚水;坡地地下水埋藏深,易干涸。当地先民主要是通过夯实底层土壤来减少地表水的下渗。 (3)当地是山地地形,平原面积小,不利于耕作业发展,修筑梯田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平整土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修筑梯田,改造了坡地,与其他耕作方式相比,水土流失较轻,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该地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梯田为核心,人与自然和谐成为农业文化景观,利于发展旅游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伊塞克湖水面海拔1 600余米,湖水清澈,味咸,终年不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候鸟迁徙、过冬、繁殖之地。1948年建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分布在伊塞克湖湖盆区内东西两侧的平原低地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粮区和畜牧区。

(1)说明伊塞克湖冬季表层水温较高的原因。

(2)分析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原因。

(3)简要说明每年秋季伊塞克湖流域内候鸟的两种不同迁徙方式。

(4)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伊塞克湖候鸟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的措施。

 

查看答案

一科研团队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如下图),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进水口的独特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

A. 减少引水杂质    B. 方便引水管自流

C. 防止泥沙淤积    D. 过滤水中污染物

2.建设坝窖联蓄工程除了解决饮水问题,还可以

A. 增加地表径流    B. 降低土地盐碱化

C. 缓解水土流失    D. 增加水汽输送量

3.最适合该工程推广的地区是

A. 东南丘陵    B. 河套平原    C. 黄土高原    D. 藏北高原

 

查看答案

    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

A. 封山育林    B. 乔灌结合

C. 林草结合    D. 乔木纯林

2.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

A. 增加土壤矿物质    B. 提高土壤坚实度

C. 增强抗旱涝能力    D. 减少地下径流量

 

查看答案

    黄土高原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

读图和表,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

B. 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

C. 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 mm以下粒径泥沙最多

D. 2013年较1977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

2.导致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A. 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

B. 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

C. 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

D. 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

 

查看答案

    在荒漠广布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常导致绿洲和荒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态裂谷”。读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

完成下列各题。

1.“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距县城(  )

A. 0~20 km

B. 20~40 km

C. 40~60 km

D. 60~80 km

2.“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  )

A. 植被覆盖率较高

B. 风力侵蚀作用较弱

C. 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D. 地下水流向荒漠区

3.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 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B. 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

C. 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