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铃薯性喜冷凉,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块...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铃薯性喜冷凉,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块茎生长的逆温是16℃—18℃,当气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地下块茎部分需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

材料二 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下图)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0 2009年,该地马铃薯以产量高、质量优、口感好、品质佳的优势荣获“中国马铃薯之都”的称号。

(1)乌兰察布南部的黄土丘陵地区是马铃薯的集中优势产区。试从自然因素方面简述其有利区位条件。

(2)阴山山脉(海拔在1500 - 2100米之间)横亘乌兰察布中部。指出该山脉南北两侧降水的主要差异并分析产生的自然原因。

(3)乌兰察布北部地区,因独特的自然条件,河流具有“河不成系、水不没膝”的特点。试解释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1)当地纬度较高,夏季天气凉爽(少有高温天气);光照充足;气温昼夜温差大;黄土土质疏松,土壤透气性好。 (2)主要差异:山脉南侧年降水多于北侧,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北侧冬季降雪明显。原因:南侧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或:北侧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北侧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故冬季降雪明显。 (3)地处内陆,降水较少,蒸发旺盛;阴山山脉海拔较低,少高山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水量小;高原地势平坦,流水侵蚀作用微弱。 【解析】 (1)结合材料一马铃薯生长对气候、土壤条件的要求,乌兰察布南部的黄土丘陵地区纬度较高,夏季天气凉爽(少有高温天气);光照充足;气温昼夜温差大;黄土土质疏松,土壤透气性好利于马铃薯生长。 (2)山脉南北两侧降水的主要差异是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夏季盛行偏南风,夏季南坡降水多;冬季盛行偏北风,北坡降雪几率大。 (3)“河不成系、水不没膝”反映乌兰察布北部地区河流流量小、河水浅的特点,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地处内陆,降水较少,蒸发旺盛;阴山山脉海拔较低,少高山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水量小;高原地势平坦,流水侵蚀作用微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向北注入准噶尔盆地腹地的玛纳斯湖,是下游众多垦区的主要灌溉水源。该河中游山区的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集发电、灌溉、防洪为一体,其设计死水位(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海拔955米;高于坝址河床76米,控制灌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316万亩。下表为肯斯瓦特断面各月含沙量和输沙量多年平均值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玛纳斯河

A. 春季流量日变化小    B. 冬春季有凌汛现象

C. 一月份的流量最小    D. 夏季以降水补给为主

2.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死水位高出坝址河床较多,主要是考虑

①河流含沙量大,预留泥沙淤积余地,延长使用年限

②束水冲凌,减轻冬春季凌汛灾害威胁

③抬高水位,有助于提高枯水湖的发电能力

④抬高水位,便于向下游灌区引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肯斯瓦特断面10月输沙量和含沙量均小于3 月,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流量小,侵蚀搬运能力较弱

B. 气温低,山区坡面形成冻土,不易被侵蚀

C. 10月份的植被较3月份茂盛

D. 经过汛期坡面径流冲刷,流域内碎屑物质较少

 

查看答案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读“放开二孩政策后未来15年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未来15年我国

A. 未成年人口比重急剧增加    B. 老龄人口比重逐渐降低

C. 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降低    D. 人口总数持续快速增长

2.抚养比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至60岁老龄人口和0 -14岁未成年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实施二孩政策后一直到2050年,我国抚养比的变化趋势是

A. 先增后降    B. 先降后增    C. 持续降低    D. 持续增高

3.据材料推测,2028年至2030年我国公共教育资源中可能面临较大压力的是

A. 高中教育    B. 初中教育    C. 小学教育    D. 学前教育

 

查看答案

读2010—2014年我国西南某市城区,与郊区气象站的平均气温差值月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夏季出现低值区的主要原因是

A. 太阳高度较大    B. 北半球昼长夜短

C. 阴雨天气较多    D. 气温高,风力小

2.该市城区相比于郊区

①对流旺盛,空气洁净②多云雨天气③气温高,植被茂盛    ④地面硬化,空气湿度较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正房两侧的小房子)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狭窄天井,俗称“一颗印”。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照片和速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一颗印”民居结构不具备的功能是

A. 天井狭小有利于冬季防风保暖    B. 房檐深入院落有利于雨天行走

C. 布局紧凑,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    D. 正房较高且面南背北,有利于采光

2.耳房屋顶分长短坡,短坡.向外,长坡向内,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向内坡面面积,利于晾晒谷物

B. 增加外墙高度和外侧屋顶坡度,利于防风防盗

C. 与正房形成错落有致的格局,更加美观

D. 增加向内坡面面积,便于在雨季LISC集lU多雨水

3.与安徽、陕西等地山区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更小,其主要原因是

A. 地势崎岖,建筑用地有限    B. 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渍涝

C. 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    D. 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湖泊之一,长江与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备受关注,2003年之后三峡工程开始调度运行,又增加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随着长江上游地区的开发和整治,三峡库区来沙量急剧减少,三峡下游的长江河道侵蚀加剧,这深刻改变了长江和鄱阳湖的“江湖关系”,甚至导致鄱阳湖枯水期延长,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缩减。

针对上述现象,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江通道最窄处建设开放式全闸水利枢纽工程(下图):工程功能定位为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供水、灌溉、生态环境、渔业、航运、血吸虫病防治等条件,保护水资源,恢复和科学调整江湖关系等综合性工程。工程建设基本理念:建闸不建坝;调枯不控洪;拦水不发电;建管不调度;江湖两利、动态调控。

鄱阳湖近20年来水文特征的变化

统计年段

年平均

水位/m

年最低

水位/m

枯水出

现时间

枯水结

束时间

1991—2000

14.19

10.07

11月4日

3月18日

2001—2010

13.12

9.02

10月25日

4月26日

 

(1)说明三峡库区来沙量减少与鄱阳湖枯水期延长的关系。

(2)简析2000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的变化对该区域发展的不利影响。

(3)推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闸门开闭的时间安排并说明理由。

(4)与三峡等一般水库大坝相比,指出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优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