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 工业、农业、服务业 B. 服务业、工业、农业
C. 农业、服务业、工业 D. 工业、服务业、农业
2.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曾经,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此后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出现转移的产业是
A.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B. 动力指向性产业
C. 传统工业 D. 高科技产业
2.促使欧洲该类产业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东部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崛起 B. 降低生产成本
C. 开拓更大的市场 D. “香蕉带”严重的环境问题
3.随着该类产业的转移,“香蕉带”会
A. 增加技术人员的需求 B. 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C. 制约制造业发展 D. 经济衰退
A、B两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点,两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与省级行政区B相比较,省级行政区A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棉花产地 ②拥有廉价劳动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消费市场广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建设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省级行政区B的是
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②缓解能源短缺状况,缓解因煤炭运输给铁路运输带来的压力
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④实现广大农村能源气化的目标,净化生活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干流及其支流两岸覆盖着粘土,它与乌拉圭河汇合后称拉普拉塔河,最后注入大西洋,它是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三国的重要水上通道。下图为巴拉那河流域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巴拉那河下游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成因是
A. 地形低平,排水不畅 B. 全年多雨,降水丰沛
C. 海拔较高、冻土广布 D. 土质粘重,容易下渗
2.巴拉那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A. 上游地区多沼泽,发展航运业
B. 在圣保罗附近利用资源发展钢铁工业
C. 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发展甜菜种植
D. 流域内部落差大,可以全流域发电
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 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 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 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 dg—气候湿润、林地多
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 c B. d C. e D. f
地球生态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又被称为“生态越界日”或“生态负债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1993年的超载日是10月22日,2003年的超载日是9月22日,2012年的超载日是8月22日,2013年的超载日是8月20日,2014年的超载日是8月19日。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从1993年的2014年中
A. 地球生态超载状况已经转好
B. 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
C. 近三年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大大减少
D. 最初20年,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较快,近三年就慢
2.地球恢复到生态收支平衡的最佳措施是
A. 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B. 大力推广天然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
C. 减少能源使用量,降低经济发展速度
D. 禁止可再生资源开发,开展生态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