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干流及其支流两岸覆盖着粘土,它与乌拉圭河汇合后称拉普拉塔河,最后注入大西洋,它是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三国的重要水上通道。下图为巴拉那河流域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巴拉那河下游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成因是
A. 地形低平,排水不畅 B. 全年多雨,降水丰沛
C. 海拔较高、冻土广布 D. 土质粘重,容易下渗
2.巴拉那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A. 上游地区多沼泽,发展航运业
B. 在圣保罗附近利用资源发展钢铁工业
C. 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发展甜菜种植
D. 流域内部落差大,可以全流域发电
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 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 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 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 dg—气候湿润、林地多
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 c B. d C. e D. f
地球生态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又被称为“生态越界日”或“生态负债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1993年的超载日是10月22日,2003年的超载日是9月22日,2012年的超载日是8月22日,2013年的超载日是8月20日,2014年的超载日是8月19日。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从1993年的2014年中
A. 地球生态超载状况已经转好
B. 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
C. 近三年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大大减少
D. 最初20年,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较快,近三年就慢
2.地球恢复到生态收支平衡的最佳措施是
A. 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B. 大力推广天然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
C. 减少能源使用量,降低经济发展速度
D. 禁止可再生资源开发,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读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地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原过渡地带与可能变化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 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 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 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 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2.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 2003年春,汉城、平壤的沙尘暴天气
B. 2000年冬季,该地区遭受雪灾袭击,灾情严重
C. 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 黄淮地区的洪涝
3.该地区为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 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B. 增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C. 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
D. 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2018年12月22日晚,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附近的万丹省遭海啸袭击,截至当地时间25日13时,海啸共造成429人死亡、1485人受伤、154人失踪,另有1.6万人撤离。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问题。
1.要想快速准确统计灾情,为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可依靠
A. 遥感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 B. 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
C.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D. 安排大量工作人员现场调查
2.海啸发生是由于巽他海峡中的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引起的,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来自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岩石圈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藏袍的基本特点是大子里面还要穿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宽长,衣领、襟边、袖口、下摆等处多以细毛皮、氆氇或色布镶边。白天劳动时多脱掉一袖或双袖,左右盘扎于腰间。太阳下山后将两个袖子穿上。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一天中藏民的穿衣形式多变所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 温和多雨 B. 昼夜温差大 C. 大气逆辐射强 D. 气候寒冷
2.青藏高原的农业区大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河谷地带海拔低,热量较为丰富
B. 河谷地带光照条件更为优越
C. 靠近河谷地带,水资源丰富
D. 河谷地区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