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某旅行者在下面左图地区旅游,发现甲地分布着以泥土混合茅草盖成、圆形墙体厚达80厘...

    某旅行者在下面左图地区旅游,发现甲地分布着以泥土混合茅草盖成、圆形墙体厚达80厘米的“蜂巢屋”(下图)。当地居民说:“土塔每半年便要修补一次,要不然会溶掉的。”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对当地土塔“溶掉”起重要作用的大气环流是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东南信风带    C. 盛行西风带    D. 季风环流

2.蜂巢屋“以泥土混合茅草盖成、圆形墙体厚达80厘米”的主要目的是

①隔热,降低夏季室内温度    ②御寒,抵御冬季严寒

③防潮,保持夏季屋内干燥    ④加固,抵御雨水侵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 C 2. D 【解析】 1.造成土塔溶解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水汽,据图示意该地位于地中海东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故土塔应在冬季溶解较快因为冬季地中海气候区受盛行西风影响,C正确。 2.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较厚的墙体主要是在炎热的夏季隔热降低室内温度①正确。冬季使当地降水较多土制建筑容易受到雨水冲刷侵蚀而被破坏较厚的墙体有利于抵御雨水防止建筑受损④正确。该地位于亚热带,冬季气候温和无需御寒,②错误。夏季炎热干燥无需防潮,③错误。故选择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下图)。晴朗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上海正在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风的形成    B. 岩浆喷发    C. 煤的形成    D. 海水蒸发

2.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 太阳能屋顶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B.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资源分布集中    D.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查看答案

2018年6月1日,某天文爱好者在云南西双版纳目击到火流星划过天际,消失在夜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火流星体原本可能属于

A. 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 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 绕彗星公转的天体    D. 绕卫星公转的天体

2.火流星绝大部分已在大气中燃烧成灰烬,这反映大气作用是

A. 降低了地球表面温度    B. 避免地球生物遭受紫外线伤害

C. 减小地球表面昼夜温差    D. 利于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安全

 

查看答案

    每年9月,副热带高压南移,我国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和来自较高纬的冷干气流相遇,在我国部分地区形成“秋雨”现象。下图为我国大陆2017年9月23日的气压(单位:百帕)形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气压分布状况,图示地区最可能形成“秋雨”的地区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下列关于图中“副热带高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其成因主要是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②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③是东亚夏季风的动力源地    ④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读大西洋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海上航行的船只最可能遭遇漂浮的冰山威胁的地点是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2.某日,在c处航行的船只遭遇沙尘天气,输送沙尘的是

A. 西南季风    B. 副热带高压    C. 热带气旋    D. 东北信风

 

查看答案

    2018年5月26日,我国宣布在松辽盆地成功实施深度为7018米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下图为我国松辽盆地形成过程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此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探到

A. 地壳    B. 地幔    C. 内核    D. 外核

2.松辽盆地形成的各阶段主要地质作用顺序正确的是

A. ①阶段:板块挤压—岩层褶皱—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B. ②阶段:板块挤压—岩层褶皱—岩层上升—流水沉积

C. ③阶段:板块张裂—岩层下沉—岩层断裂—岩浆喷发

D. ④阶段:板块张裂—岩层下沉—流水沉积—岩浆冷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