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黑龙江省黑土分布广泛,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中玉米是其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图为黑龙江省简图。
材料二:下图为图中甲地(坡度在0-5°之间)不同坡向黑土流失形成的沟壑密度和毁地面积统计图。
(1)指出1971-2010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变化及此变化所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
(2)简述黑龙江省春季低温对玉米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3)说明黑龙江省发展玉米-大豆轮作对黑土起到的保护作用。
(4)比较甲地阴、阳坡黑土流失的主要差异,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西班牙略图。
材料二:海水淡化是沿海国家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西班牙是目前应用海水淡化最多的西方国家,海水淡化排放的浓盐水对该国沿岸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下图为西班牙海水淡化产水能力与单位能耗统计图。
材料三:下图为日地距离与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为二分二至日,将一年分成了四个时间段。
(1)指出甲地的自然带,并分析形成原因。
(2)简析近年来西班牙海水淡化厂不断增多的原因。
(3)简述西班牙地中海沿岸海域不易净化浓盐水的自然原因。
(4)指出西班牙利用光照开展海水蒸发淡化的最有利时间段(用图中数码表示时间段),并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角度分析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简图,其中虚线圈出的甲、乙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材料二:下表为1978-2010年①河上游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统计表。
年份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水域 | 建设用地 |
1978 | 30.23% | 33.74% | 33.39% | 1.23% | 1.41% |
1998 | 28.38% | 35.25% | 33.63% | 1.24% | 1.50% |
2010 | 25.26% | 37.19% | 34.41% | 1.26% | 1.58% |
(1)河西走廊分布大量绿洲主要体现了_______分异规律,其补给水源主要是_______。
(2)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需要挖开地表,容易造成河西走廊_______,从而导致土地_______。
(3)甲、乙是我国西电东送_______线工程中的能源基地,与甲地相比,优先发展乙基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近,可减轻_______压力。
(4)1978-2010年①河上游径流量逐渐减少,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角度简析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季节局部地区简图。
(1)洋流①的流向是_______,其性质为_______流。
(2)甲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板块的_______边界附近。
(3)此季节_______(填气压带或风带名称)被亚欧大陆上形成的_______(填具体大气活动中心名称)切断,受该大气活动中心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的主导风向为_______风。
(4)从地形角度说明乙海湾沿岸“城市群”形成的原因。
“月掩金星”是月球恰好运行到金星和地球的中间时,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某地学生在日出前观赏到“月掩金星”,此时天体相对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某校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开展水土流失成因探究的四次实验。四次实验中只有下表所列的条件有变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实验结束后坡面上都有残留沙土。
实验组 | 实验甲 | 实验乙 | 实验丙 | 实验丁 |
坡面坡度 | 15° | 25° | 15° | 25° |
降水强度 | 2mm/h | 2mm/h | 1mm/h | 1mm/h |
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 | a | b | c | d |
完成下列各题。
1.四次实验结果可能会是
①b>a>d>c ②d>b>c>a ③b>d>a>c ④c>b>d>a;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在不改造的情况下,此实验器材还可以用于模拟或演示
A. 降水对风化的影响 B.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C. 完整的水循环环节 D. 冲积扇上河流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