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13年6月,美国夏威夷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电脑模拟发现,由2011年3月11日日...

    2013年6月,美国夏威夷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电脑模拟发现,由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造成的2500万吨垃圾预计在2014年“做客”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

下图为亚太局部地区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日本地震、海啸产生的大量的垃圾可能“做客”加利福尼亚海岸,且有可能再返回到日本的原因。

(2)简要说明日本暖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写出亚洲东部大陆水循环的类型,并简要分析其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及原因。

(4)目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普遍萎缩,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日本地震、海啸产生的垃圾,可以通过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到达加利福尼亚海岸。再沿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又回到日本沿海。 (2)日本暖流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加快近海的净化速度,同时也扩大污染范围;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船舶航行顺日本洋流速度快,逆日本洋流速度慢;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 (3)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 夏季。 夏季,夏季风将海洋水汽带到陆地,形成丰富降水,也是陆地径流量最大的季节。 (4)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酸雨等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导致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水域污染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重大工程的不利影响。 对策: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水体污染;改善海洋环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水循环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一般。 (1)日本地震、海啸产生的大量的垃圾可能“做客”加利福尼亚海岸,且有可能再返回到日本的原因要结合洋流分布进行分析,日本地震、海啸产生的垃圾,可以通过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到达加利福尼亚海岸。再沿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又回到日本沿海。 (2)日本暖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暖流对气候、生物、污染、航运等方面分析。日本暖流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加快近海的净化速度,同时也扩大污染范围;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船舶航行顺日本洋流速度快,逆日本洋流速度慢;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 (3)亚洲东部大陆的水循环包括发生在大陆及太平洋之间的海陆循环,陆地及上空的陆地循环。夏季盛行东南风,降水量大,径流量大,水循环最活跃。 (4)海洋渔业资源普遍萎缩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角度分析,包括气候变暖,酸雨危害等,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捕捞及污染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及重大工程。对策主要是加强管理、防治污染、控制人口增长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某地地质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标注的火山、地震分布是

A. 板块张裂的生长边界    B. 板块张裂的消亡边界

C. 板块挤压的消亡边界    D. 板块挤压的生长边界

2.图中标注的水循环类型是

A. 陆地内循环    B. 海陆间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D. 以上都不正确

3.图中标注的水循环环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 地表径流    B. 水汽输送    C. 降水    D. 蒸发

4.如果图示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则降水类型最有可能是

A. 锋面雨    B. 对流雨    C. 地形雨    D. 台风雨

 

查看答案

    热力环流原理可解释山谷风的形成。下面山谷风示意图中,山坡(顶)空气密度、水汽含量一般都小于谷地,山坡(顶)空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本身的逆辐射能力都小于谷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 不同区域间风力不同

B. 地面气压不同

C. 地面冷热不均

D. 海拔高低不同

2.关于山谷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白天山顶相对于谷地为高压

B. 白天近地面空气从谷地流向山坡

C. 夜间谷地上空空气呈下沉运动

D. 同一水平面,夜间山顶高空气压高于谷底高空气压

 

查看答案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A. 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 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

C.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D.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2.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 地堑    B. 背斜    C. 向斜    D. 断层

2.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 甲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 修一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    D. 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3.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 地壳运动所致    B. 内力作用所致

C. 岩浆活动所致    D. 外力作用所致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四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为了保证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理论上使得相邻南楼的影子不能遮挡北楼底层(见下图)。

读我国部分城市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日照间距)表(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表中信息,在北京(40°N,116°E)修建两栋100米高的住宅楼,其理论日照间距约为

A. 185米 B. 120米 C. 200米 D. 150米

2.表中反映出我国建筑物的理论日照间距

A. 由南向北逐渐缩小 B. 由南向北逐渐扩大

C. 由西向东逐渐缩小 D. 由西向东逐渐扩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