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①②两地河流地貌的类型,并任选其一说明形成...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①②两地河流地貌的类型,并任选其一说明形成原因。

(2)说出图中③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在野外考察时,识别该地质构造的主要依据。

(3)列举图a中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并简述水在各要素间的循环过程。

 

(1)①为河谷(峡谷);②为三角洲。河谷形成过程:河流流经山区(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在流水侵蚀和搬运地表物质的作用下形成河谷。 三角洲形成过程:河流入海口处,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所携带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三角洲。 (2)③处为断层构造。判定依据:断层面两侧岩层不连续,断层带上岩石破碎,发育有陡崖、深谷等;可能有泉水出露。 (3)要素:生物(植被)、土壤、大气、水等。 循环过程:植物体的水通过蒸腾作用进入大气;部分土壤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可以凝结形成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径流,或者下渗到土壤中形成地下径流。 【解析】 本题考查流水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的判断以及水在各圈层间的循环。流水地貌包括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常见侵蚀地貌类型有沟谷、峡谷、瀑布、溶洞、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地貌)等;堆积地貌有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地质构造分为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根据所学知识构成自然环境各要素有地貌、气候、生物、水文、土壤等。 (1)读图①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峡谷;②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缓,流水变慢以及受海水顶托作用,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洲地貌。 (2)读图③处岩层有断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应为断层构造;在野外判断断层构造的方法为有陡峭的崖壁、岩层沿走向不连续、错位,或岩体界线不连续、错位、存在线状、带状分布的破碎带、泉水线状分布等。 (3)读图a中的自然环境要素有植被、土壤、大气、水。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主要是通过三态的转化而体现的,植物体内的水通过蒸腾作用进入大气,土壤中的水分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水汽冷凝形成降水,分布在地表形成地表径流,下渗形成地下径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优越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聚集于此,著名的好莱坞和“硅谷”都在州内;同时加州也是美国农业最发达的州,农牧产品多达几百种。2016年,加州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前五名为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

材料二 加州东南方群山之中的“死亡谷”异常干旱,夏季最高气温高于49℃是很正常的;这里经常整年不下雨,偶尔下场暴雨,一场暴雨过后,积聚起浅湖泊,之后很快就会干涸。山谷还有令人奇怪的景象是这里所有的石块都会在谷底到处跑,后面还会留下它们滑动的轨迹,有的是直线滑动,有的沿着优美的曲线滑动。到了秋冬季节出现在加州南部山谷中的季风“圣安娜风”,来自美国内陆荒漠地带,极度干燥,易引发山火,被当地人称作“魔鬼之风”。

(1)试分析南加州秋冬季多山火的原因。

(2)根据材料推断“死亡谷”内石头会自己走动的原因。

 

查看答案

    库赛湖的年纹层是由冬季冰面颗粒物质沉积形成的粗颗粒层和夏季沉积的细颗粒层两者交替形成的。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库赛湖湖底粗颗粒层的沉积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库赛湖东南部和西北部等深线疏密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  )

A. 东南部地壳下陷更加剧烈

B. 东南部流水沉积作用较强

C. 西北部风力沉积作用较强

D. 西北部冰川沉积作用较强

3.湖泊年纹层是进行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若湖底某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比往年(  )

A. 春季风力偏大

B. 夏季气温偏高

C. 秋季降水偏少

D. 冬季光照较强

 

查看答案

下图为山西南部部分地区地质构造及其发育的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是(  )

A. 山谷 B. 背斜

C. 山岭 D. 断层

2.因两侧地层陷落,紫金山地层相对突起导致图示区域汾河改道,其流向(  )

A. 由向北流变成向东流

B. 由向南流变成向西流

C. 由向西流变成向北流

D. 由向东流变成向南流

 

查看答案

    图Ⅰ是浙江省宁波市花番岛海岸的“石瀑”奇观,它是火山熔岩冷凝后,形成的柱状节理群。图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形成“石瀑”的岩石属于图Ⅱ中的(  )

A.     B.     C.     D.

2.造成图Ⅰ中“石瀑”悬挂在半空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 风化作用

B. 流水侵蚀

C. 风力侵蚀

D. 海浪侵蚀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下旬,一队探险登山爱好者在秘鲁古城库斯科附近威尼坎加国家公园徒步登山过程中,在海拔5 050米的地区发现一座砂岩丹霞山脉——“彩虹山”,一名队员站在蓝天白云下享受被“彩虹”包围的感动,且面向正北拍照留念(如下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登山运动员在攀登“彩虹山”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大风暴雪

③高寒缺氧    ④暴雨山洪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下列对“彩虹山”的形成过程推理正确的是(  )

A. 流水沉积—挤压抬升—外力侵蚀

B. 流水沉积—断裂抬升—外力侵蚀

C. 挤压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

D. 外力侵蚀—流水沉积—断裂抬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