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

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图显示(  )

A. 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

B. 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 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D. 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

2.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

A. 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 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 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D. 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1. B 2. A 【解析】 试题分析: 1. 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2月,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 ℃,当地温高于25 ℃时,块茎停止生长。下面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的背景分析,错误的是(  )

A. 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的愿望

B. 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原有三大主粮玉米、水稻、小麦增产潜力受限

C. 马铃薯有易种植、耐存储、价格便宜、营养丰富等特点

D. 马铃薯广获人民的喜爱,事实上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都已经将马铃薯当作了主粮

2.有关图中各优势产区发展马铃薯种植的自然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但昼夜温差小

B. 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且昼夜温差大

C. 西南优势区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D. 南方优势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气温高,适合马铃薯的夏季栽培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信息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③⑥

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⑥    D. ①③⑤⑥

 

查看答案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

A.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与自然河道一致

C.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 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

A. 市场    B. 技术

C. 资金    D. 交通

 

查看答案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全长4 909千米,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境内注入南海。湄公河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国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河流整体开发程度不高。

(1)简述该河流域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析甲国被称为“中南半岛蓄电池”的原因。

(3)简析甲国在河流上建设大坝可能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4)简述该河通航能力较差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靠近日本海一侧以及从本州北部到北海道地区,由于经常出现大雪天气,因而在日语中被称为"豪雪地带"。日本“特别豪雪地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但大雪天气也会带来自然灾害。

材料二: 日本岐阜县白川乡是日本有名的“豪雪地带”,曾经有过积雪53cm的记录,白川乡有日本规模最大的“合掌造”村落,“合掌造”是日本一种独特的传统民居,为木造建筑物,不用一根钉子,但仍然十分牢固,屋顶以七八十厘米的茅草覆盖,呈“人”字形,两侧约有60度夹角,如同双手合十,因此得名。1995年12月“合掌造”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还被誉为“现实世界的童话屋”,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去观光。

(1)分析日本“豪雪地带”降雪量“特别豪”的主要原因。

(2)简述形成“合掌造”民居建筑特色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