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北方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京...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北方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贯通五大水系,对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着巨大的价值。然而自清代中叶以后,大运河的命运开始转变。1853年后,太平天国运动导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1855年黄河改道后,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轮船承运漕粮。1904年,漕运总督也被撤废。

(1)太行山以西为     (地形区),东部山麓地带多       (地貌)。

(2)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导致下游形成     ,地下水位随之升高,易引发土壤的    

(3)图示北线工程是指    (能源调配工程),该工程对东部地区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4)图中的大秦铁路主要是运输       (矿产资源)至秦皇岛,再经过     (交通运输方式)抵达广州。

(5)说明清代中叶以后大运河衰落的原因。

 

(1)黄土高原 冲积扇 (2)地上(悬)河 盐碱化 (3)西电东送 减轻大气污染 (4)煤炭 海运 (5)政局不稳(战争)导致漕运中断;黄河泛滥导致部分河段淤废;海运及其它交通运输的发展逐渐替代漕运。(三选二) 【解析】 以北方地区区域为背景,考查本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查。 1、太行山以西是黄土高原,以东是华北平原,东部山麓地带地势低平,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山前冲积扇。 2、黄河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泥沙淤积,河床越来越高形成地上河,地下水位升高,盐分随着地下水往上上升,盐分积聚在土壤表层,产生土壤盐碱化。 3、图示表示的是西电东送的北线工程,将山西陕西的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京津唐地区能源结构的优化,减轻直接利用煤燃烧带来的污染,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4、大秦铁路主要将山西的煤运往秦皇岛,从秦皇岛到广州利用水路运输运往广州,海运运量较大,同时广州和秦皇岛都沿海,交通便利。 5、清中叶以后,大运河逐渐淤积,同时海上以及陆路交通逐渐发展起来,取代了大运河的地位,大运河逐渐衰落下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左图是1968年某日阿波罗八号飞船上的宇航员在近月球表面轨道拍摄的“凸地”照片,右图中的拍摄位置与照片情景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读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分布示意图,IV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是

A. 推进还林还草工程,修筑梯田扩大水稻规模化生产

B. 合理开发森林资源,通过增施有机肥保持黑土肥力

C. 加强中低产田治理,兴修水利减少洪涝灾害的威胁

D. 做好农区生态规划,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

 

查看答案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热力环流实验,在图示密封的容器中左侧放置一个冰块盒,右侧放置一个热水盒,在冰块盒上放置一个点燃的蚊香,图示箭头表示烟雾的部分路径。

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实验可以形成几个热力环流圈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实验最不能证明的原理是

A. 受热处气流上升    B. 冷却处气流下沉

C. 近地面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D. 高空中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查看答案

露点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读东亚局部地区等压线及露点气温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图示时刻天气判断正确的是

A. M处暖湿气流主动爬升    B. N处有连续性降水天气

C. P处锋面雨区较为宽广    D. Q处经历大风降温阴雨

2.下列地区空气中的水汽最接近饱和状态的是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地区    C. 内蒙古东部    D. 内蒙古中部

 

查看答案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林分密度的大小影响林下光照和热量从而影响土壤的形成,读甘肃某山地云杉林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林地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的关系是

A. 林分密度越大,林下植物最大持水量越小

B. 林分密度越大,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越大

C. 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呈增加趋势

D. 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地总蓄水量先增加再减小

2.据图推测下列有关土壤发育说法正确的是

A. 林分密度过小,枯落物分解快,水热较丰富,土壤发育最好

B. 林分密度过大,林下光热少,枯落物难分解,土壤发育较差

C. 高密度林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累积以及林地涵养水源功能的发挥

D. 低密度林林冠截留能力较弱,雨水直接渗透土壤,涵养水源较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