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德国净移民人口与总人口增长图和德国失业人口与大型城市群的人口比重图,完成下列各...

读德国净移民人口与总人口增长图和德国失业人口与大型城市群的人口比重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德国1960-2010年人口增长特点及动力。

(2)分析2006年德国净移民人口总数下降的原因。

(3)阐释2009年以后,德国人口迁移及就业特点。

 

(1)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人口增长较快;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人口减少;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缓慢增长。人口增长的动力主要为国际移民。 (2)2006年失业人口比重出现高峰,说明该年经济萧条,就业岗位减少,故净移民人口总数下降。 (3)人口主要迁往大城市;就业岗位增多。 【解析】 对照图示曲线,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人口增长较快,以自然增长为主。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总人口减少,1980年后,人口自然增长明显是负值。2006年德国净移民人口总数下降的原因是该年经济萧条,就业岗位减少。 (1)根据图示总人口和净移民人口曲线,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人口增长较快,以自然增长为主。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总人口减少,1980年后,人口自然增长明显是负值。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缓慢增长。人口增长的动力主要为国际移民。 (2)2006年德国净移民人口总数下降的原因是该年经济萧条,就业岗位减少,2006年失业人口比重出现高峰,故净移民人口总数下降。 (3)2009年以后,德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群人口比重增加,失业人口比重下降,说明人口主要迁往大城市,就业岗位增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末上海市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率为5.07‰,自然增长率为2.45‰;常住人口总数相比2014年末减少10.41万人,这是新世纪以来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外来常住人口相比2014年末减少14.77万人,这也是十五年来的首次。下左图为上海市常住人口变化图,右图为2015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图。

(1)简述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2)分别指出1995—2010年、2010—2015年两时间段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3)指出15年后上海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

读高铁对城市间人口迁移(箭头代表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粗细代表迁移规模)的影响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1.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促进能源资源跨区域调配 B. 加快城市间产业转移

C. 加剧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D. 抑制电子商务的发展

2.高铁影响图示城市间的人口迁移,该因素属于(  )

A. 经济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社会文化因素 D.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查看答案

如图为我国10省区公路网密度和公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比重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网密度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气候干旱,沙漠戈壁广布

B. 矿产资源贫乏

C. 山区面积广大,地表崎岖

D. 地质灾害多发

2.江苏省公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比重小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可能是(  )

A. 公路线路里程短    B. 公路网密度小

C. 经济发展水平低    D. 运输方式多样

 

查看答案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赤道附近的一个岛国,由1 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其中202个岛屿有人居住。首都马累位于马累岛上,面积约1.5平方千米,是全国政治、经济、交通中心,也是世界上最拥挤的首都之一。长期以来,马尔代夫没有桥,连接各个岛屿的主要途径是摆渡。中马友谊大桥由中国承建,是世界首座建在珊瑚礁上的跨海大桥,它连接首都马累和机场岛,预计2018年8月竣工。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长期以来,马尔代夫岛屿间交通主要依靠摆渡的主要原因是(  )

A. 岛屿间距离近    B. 国土面积狭小

C. 经济水平落后    D. 科技水平低

2.大桥建设过程中,建筑工人需克服的最大困难是(  )

A. 台风多发    B. 气候湿热

C. 淡水短缺    D. 地震频发

3.大桥建成后,对当地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

A. 减轻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B. 缓解马累的居住和交通压力

C. 促进马累国际贸易的发展

D. 增强马累的集聚效应

 

查看答案

自古由秦入蜀“难于上青天”。2017年11月22日,西成高铁的全线拉通空载模拟运行,12月6日全线开通运营,成功打败了这一魔咒。西成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西安,南至成都,下图为西成高铁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西成高铁说法正确的是(  )

A. 连接中西部省区,经济交流合作增强

B. 连接黄土高原与云贵高原,线路长,工程量大

C. 沿线地质地貌复杂,施工难度大

D. 地跨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地势起伏大

2.西成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是(  )

A. 导致沿线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

B. 加剧沿线地区的土壤盐渍化

C. 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

D. 施工期间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