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中位年龄,又叫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

中位年龄,又叫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2030年、2050年(含预测),中国的中位年龄分别为39岁、46岁、56岁,而印度分别只有27岁、32岁、40岁,美国则分别为38岁、40岁、44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截止到2050年,中国、印度、美国三个国家中,(  )

A. 美国老年人口比中国多    B. 印度人口平均年龄最高

C. 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D. 美国人口平均年龄最低

2.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其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基数大,各年龄段人口绝对数大

B. 经济萎缩,就业岗位大幅度减少

C. 改革开放的深入导致进入中国的外来人口多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

3.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将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形成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其中,五年前成立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拟将不再保留,而是新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引起关注的是,37年后,国务院组成部门中第一次拿掉计划生育这个名词。该方案的实施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

A. 降低中国中位年龄的增长速度

B. 缓解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就业压力

C. 缓解中国老龄化的压力

D. 到2030年中国的中位年龄与印度相当

 

1. C 2. A 3. D 【解析】 1.截止到2050年,中国、印度、美国三个国家中,美国总人口少,老年人口比中国少,A错。印度年龄中位数最低,人口平均年龄最低,B错。中国年龄中位数最大,人口老龄化最严重,C对。美国人口平均年龄较高,D错。故选C。 2.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基数大,各年龄段人口绝对数大,A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就业岗位增加,B错。我国人口众多,进入中国的外来人口较少,C错。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内陆地区转移,D错。故选A。 3.37年后,国务院组成部门中第一次拿掉计划生育这个名词。该方案的实施不能起到的作用是到2030年中国的中位年龄与印度相当,中国的中位年龄远大于印度,D不能,符合题意。利于降低中国中位年龄的增长速度,A能。新增人口增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就业压力,B能。缓解中国老龄化的压力,C能。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历史上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数据统计表。

年份

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

公元前5000年

65.6

16.4

0.5

1.6

公元1650年

59.6

18.3

0.2

0.4

公元1950年

55.4

9.1

6.8

0.5

公元2011年

60.3

15.0

5.0

0.5

 

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分别为(  )

A.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B. 大洋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C.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大洋洲

D. 北美洲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2.关于表中四个大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人口容量先变低后变高

B. 乙-生产力水平先变低后变高

C. 丙-人口数量总体保持增长

D. 丁-环境恶化导致承载力下降

 

查看答案

图a示意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图b示意某发达地区(该地区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a中三条曲线分别对应2005~2016年上海市总人口、外来人口、外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的是(  )

A. 甲、乙、丙    B. 丙、乙、甲

C. 乙、丙、甲    D. 丙、甲、乙

2.根据文字和图b信息可以推测,该发达地区(  )

①人口自然增长缓慢 ②15~29岁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③出生率低,人口抚养比下降 ④30~50岁劳动力比重下降主要原因是自然增长快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工程”,位于郑州荥阳市境内黄河河段,共两条隧洞,每条长4 250米,在黄河底部最大埋深35米、最小埋深23米。历时4年零7个月,工程队克服了重重障碍,于2010年9月穿黄隧洞工程全线贯通,实现了北上的江水与黄河立体交叉,互不干扰。

黄河水文情况非常复杂,为确保穿黄工程万无一失,长江设计院和黄委会设计院分别独立设计渡槽凌空穿黄和隧洞遁地穿黄两个方案,并进行综合研究比选。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选择了隧洞穿黄方案。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规划示意图。

材料三 南水北调穿黄隧道示意图。

(1)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线路规划了A、B两种方案,说明方案A较方案B更合理的理由。

(2)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南水北调工程最终选择隧洞方案穿越黄河的理由。

问题②:指出南水北调穿黄隧道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工程障碍。

(3)穿黄隧道挖掘施工过程中,遇到大量鹅卵石,给工程掘进带来了巨大阻碍。阐释此处出现大量鹅卵石的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肃省是我国能源大省,拥有多种能源资源。酒泉市瓜州地区是我国风能资源(风速大于12千米/小时有利用价值)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当地已打造成千万级风电基地,无数风塔组成的风电场就像一片“森林”矗立在沙漠戈壁上。

材料二 从2014年底开始,由于调峰能力不足,甘肃省弃风率猛增。其中2015年,大多数风电场本来能发2 000多小时,实际只发送1 200小时。

材料三 图甲为酒泉市简图;图乙为瓜州地区风频图;图丙为风塔景观图。

 

(1)据图乙,描述瓜州地区能打造成千万级风电基地的优势气象条件。

(2)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甘肃省打造风电基地可达到的环境效益。

(3)从所学地理知识出发,阐述甘肃省近年来弃风率高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一科研团队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如下图),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进水口的独特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

A. 减少引水杂质    B. 方便引水管自流

C. 防止泥沙淤积    D. 过滤水中污染物

2.建设坝窖联蓄工程除了解决饮水问题,还可以

A. 增加地表径流    B. 降低土地盐碱化

C. 缓解水土流失    D. 增加水汽输送量

3.最适合该工程推广的地区是

A. 东南丘陵    B. 河套平原    C. 黄土高原    D. 藏北高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