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情况下,风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下图示意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局部地区弃风率。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四省区“弃风限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辽宁省电力需求量大
B. 吉林省电力资源丰富
C. 黑龙江省核电发电量大
D. 内蒙古自治区风能缺乏
2.降低弃风率的有效措施是( )
A. 改变风电的时空差异
B. 加强能源调配与管理
C. 扩大风电场建设规模
D. 减少资金和技术投入
近年来随着甘肃省石油资源趋于枯竭,甘肃省正在河西走廊建设千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基地,打造“陆上三峡”,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该地区转型的支柱产业。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陆上三峡”的主战场城市最可能是( )
A. 玉门 B. 酒泉
C. 武威 D. 兰州
2.风力发电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 完善基础建设,加快旅游业发展
B. 优化能源结构,减少高能耗工业
C. 发展新型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
D. 改善当地环境,促进农作物生长
3.当前该地区风能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利用技术不成熟 B. 产业转型起步晚
C. 生态环境限制大 D. 远离消费市场
干热岩是指一般温度大于20℃、埋深数千米,内部致密不透水的高温岩体,是一种新兴的地热能。干热岩发电蕴藏的热能十分丰富,干热岩地热发电比传统火力、水力发电更具有竞争力,未来干热岩地热资源将成为全球的主导能源之一,我国干热岩资源丰富,2017年9月6日,我国在青海省首次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下图为干热岩发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干热岩地热发电比水力发电更具有竞争力的主要表现是( )
A. 综合效益更强 B. 不排放温室气体
C. 设备使用时间长 D. 对外界环境的干扰小
2.若规模化开采利用干热岩,将有利于我国( )
①加快进入石油时代 ②缓解能源供应紧张 ③有效改善大气质量 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根据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对灾害的敏感度(与贫困程度、人口数、国内稳定程度和对农业依赖程度有关)、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下列表示部分国家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情况(171个国家参与排名)。
国家 | 孟加拉国 | 印度 | 马达加斯加 | 尼泊尔 | 莫桑比克 |
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 | 1 | 2 | 3 | 4 | 5 |
国家 | 瑞典 | 爱尔兰 | 冰岛 | 芬兰 | 挪威 |
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从表中可知,印度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前。这与印度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极端天气在印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可能是( )
A. 台风天气 B. 暴雪天气
C. 干热天气 D. 寒潮天气
2.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
B. 纬度较高,气温变化较小
C. 人口稀疏和经济落后,对灾害的敏感度较低
D. 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极端天气较少
2017年,我国首次在青海省共和盆地3 705 m深处钻获200 ℃以上的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资源。干热岩是指地层深处不含水或蒸汽的致密不透的热岩体,其主要用于发电,发电成本仅为风力发电的一半,为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读干热岩发电原理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干热岩属于( )
A. 沉积岩 B. 化石能源
C. 玄武岩 D. 地热资源
2.与风能发电相比,干热岩发电( )
A. 不占用土地资源 B. 不受气象制约
C. 生产技术要求低 D. 清洁无污染
3.若青海省共和盆地的干热岩大规模开发利用,最可能导致当地( )
A. 地下水位明显下降 B. 地表温度升高
C. 太阳能开发会减少 D. 地壳运动活跃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出发,向南经甘肃、陇南,沿川陕边界进入四川,然后到达重庆,沿途可看到植被景观变化明显。如图为兰渝铁路沿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兰州到重庆,穿越秦岭时,可以明显感受到南北两侧自然植被类型的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土壤
C. 水分 D. 热量
2.兰渝铁路建设中主要克服的困难和障碍有( )
①跨越长江、黄河水系,翻越秦岭,地质灾害多 ②重庆境内地下水渗漏严重,溶洞较多
③风沙威胁,需铺设草方格沙障 ④冻土广布,需采用先进的热棒技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3.兰渝铁路修建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完善了我国路网,是连接中国西南、西北之间最便捷、快速的通道
②有利于开发沿线各种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③加快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带动了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加强了西部地区同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的联系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