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无霜期对农业生产影响明显,研究其时空分布有利于因地制宜地选择作物种类与品种、调整...

无霜期对农业生产影响明显,研究其时空分布有利于因地制宜地选择作物种类与品种、调整种植制度。读“我国无霜期平均值等值线空间分布图”,回答问题。

(1)描述我国无霜期平均值的空间分布特征。

(2)据图分析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无霜期平均值分布的主要因素。

(3)我国北方农区从1980年后发生显著突变,无霜期逐渐延长,试分析这种现象对北方农区的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

 

(1)东部地区从南到北无霜期天数减少(2分),东北地区自东南向西北减少(2分)。西北内陆在盆地无霜期长(2分),山地较短(2分)。青藏地区大致从周围向中间无霜期变短(2分),变短至100天以下(2分),青藏东南部无霜期较长。中国南部地区无霜期最长,达300天以上(2分),一二阶梯交界处变化大(2分)。 (2)纬度——东部地区由南向北无霜期变短,主要因为由南向北纬度变高,获得太阳辐射减少(2分), 地形、大气环流——四川盆地较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无霜期长,主要因为四川盆地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受冬季风影响较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受冬季风影响更大(答案合理即可给分,但强调影响因素与分析地区一致,注意过程描述) (3)使播种时间提前,延长生长期(2分),霜冻对农作物收获期的影响大大减少,提高农作物产量(2分),并可能增加某些喜温作物的种植(2分)。可能会增加病虫害(2分)温度升高可能带来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2分)。 【解析】 试题 (1)变化规律主要从整体变化以及极值(最大值、最小值)和变化大小几方面叙述。读图可知,我国无霜期的长短整体变化规律方面,主要从南向北逐渐变短,西部地区的盆地无霜期较长,高原山地地区的无霜期较短。极值方面,南部地区最长达300天,青藏高原最短为100天以下。等值线密集处说明变化大,主要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区,为一二阶梯交界处,地形起伏大。 (2)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无霜期平均值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纬度低的南方地区无霜期长,甚至全年无霜;纬度比较高的北方地区无霜期比较短。冬季风也有一定影响。受冬季风影响大的地区,降温快,无霜期短。另外地形也影响无霜期长短,青藏高原无霜期短,而盆地地形无霜期长。 (3)无霜期逐渐延长对北方农区的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我国北方农区的无霜期延长,说明温度比以往同期升高。有利方面:有利于提前播种,同时减轻寒潮危害。热量条件的改善,可以扩大喜温作物的种植范围。不利方面:冬季气温升高,不利于杀手害虫虫卵,加剧病虫害。温度升高,蒸发加剧,水分条件变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是我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自古就是沟通西域的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也从这里经过,而今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直接关系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材料二 生物质电厂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发电的工厂。河西走廊作为主要的粮食产区,玉米,棉花等植株种类丰富、体形粗大,能为生物质发电厂提供原料。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不仅成为西气东输的能源通道,而且近年来其风能、太阳能开发力度也日益加大。

(1)简述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对河西走廊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2)河西走廊地区冬季风能、夏季太阳能较丰富,分别说明其成因。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

A. 由南向北倾斜    B.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 由东向西倾斜    D.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2.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  )

A. 南岭    B. 太行山

C. 天山    D. 大兴安岭

3.该自然保护区易发的自然灾害有(  )

A. 沙尘暴    B. 洪涝

C. 雪崩    D. 泥石流

 

查看答案

中国是全球第三大糖料主产国、第二大食糖消费国。糖料作物是继棉花、油料之后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宗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商品化程度远高于粮食。1990年我国开始对糖料生产区域布局实施政策性西迁。 近年来,从糖料作物布局来看,我国糖料生产出现了新的格局。甘蔗生产已由传统种蔗大省闽、粤向西南桂、滇转移,甜菜生产则由包括黑、吉在内的东北和华北产区转向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产区。  下图为我国1978—2013年糖料作物生产基本情况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表述与1978年以来我国糖料作物生产情况不相符的是(  )

A. 1978—1982年糖料增产总体上得益于甜菜和甘蔗播种面积扩大

B. 我国甘蔗播种面积与糖料作物总播种面积始终呈正相关

C. 从作物构成来看,甘蔗产量的波动上升是糖料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D. 1983—1987年糖料增产主要取决于甘蔗播种面积扩大

2.造成1994—1998年我国甜菜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为(  )

A. 市场需求    B. 播种面积

C. 科学技术    D. 气候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

A. 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B. 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 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D. 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2.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

B. 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

C. 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D. 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

 

查看答案

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黏土等组成,下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札达土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岩石风化    B. 风力沉积

C. 流水侵蚀    D. 河湖沉积

2.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气象条件为(  )

A. 海拔高,气温日较差大    B. 天气寒冷,暴雨多

C. 空气干燥,降水少    D. 大气稀薄,光照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