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北京时间2015年11月30日下午5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习近平主席...

北京时间2015年11月30日下午5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结合“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 ②增加③减少    B. ①③减少    C. ②④增加    D. ①④增加

2.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需要下降16%,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调整经济结构 

④减少能源消费总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 C 2.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学生要熟悉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由于人们燃烧化石燃料,或者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气逆辐射增强,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是②④增加,选择C。 2.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需要下降16%,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调整经济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主要是防止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不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措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减少能源消费总量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干热岩是指一般温度大于200 ℃,埋深数千米,内部致密不透水的高温岩体,是一种新兴的地热能。我国干热岩资源丰富,2017年9月6日,我国在青海省首次钻获236 ℃的高温干热岩体。下图为干热岩发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前制约青海省干热岩规模化开采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市场

C. 技术

D. 气候

2.若规模化开采利用干热岩,将有利于我国

①缓解能源供应紧张 

②加快进入石油时代

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有效改善大气质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地带性土壤是指土壤在空间上随气候、生物条件的变化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下表是我国三个地区地带性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统计分析。

土壤

主要分布地区

有机质含量(%)

统计的标本数

暗棕壤

东北地区

2.14~16.4

29

棕壤

山东半岛

2.07~7.05

32

红壤

南方低山丘陵

0.52~1.95

47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暗棕壤,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成土母质    B. 人类活动    C. 地形    D. 气候

2.从红壤到棕壤,再到暗棕壤的地带性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

下图中甲国2018年风电占该国发电总量的43.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风能属于

①矿产资源 ②气候资源 ③可再生资源 ④非可再生资源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甲地气候类型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极地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查看答案

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12月25日,中国第三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37名队员抵达泰山站,稍作休整后,其中的21名队员将在泰山站进行泰山站二期建设工作,其余16名队员将继续前往昆仑站。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受大气环流影响,泰山站五星红旗飘向

A. 东南

B. 西北

C. 东北

D. 西南

2.此季节,可能出现下列地理现象

A. 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

B. 钱塘江处于丰水期

C. 地中海地区处于森林火灾多发季

D. 北印度有洋流呈顺时针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该图为热力环流,则

A. 气温状况:甲> 乙>丙 >丁

B. 气压排列顺序:乙>甲>丁>丙

C. 天气状况:甲处晴朗,乙处阴雨

D. 若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则此时是晚上

2.若该图表示是大洋环流,表示的是

A. 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 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C. 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D. 甲→丁的洋流按性质分是寒流

3.若该图表述海陆间水循环,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丁代表水汽蒸发    B. 乙→甲表示径流,

C. 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    D. 水循环在各个区域都是平衡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