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它们相互...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B.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D.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2.下列做法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 通过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富足的社会环境    B. 提高福利待遇、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C. 通过技术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自身做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自觉参与环保活动   ②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③积极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使用一次性餐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 D 2. C 3. C 【解析】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A错,D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B错。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C错。 2.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对生态环境友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AB不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D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大,故ABD排除,C对。 3.使用一次性餐具易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资源的浪费,可排除④,其余三项都是可持续发展措施,①②③正确。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生利用暑假在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此作了如下一段文字描述:房屋多由晒干的泥块构成,多呈坐北朝南形式;农民为减少荒欠的危机,在耕地上栽种众多的作物。作物以冬小麦最多,还有谷子、甘薯、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等。

回答下列各题。

1.该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

A. 直接搜集法,定性的方法    B. 间接搜集法,定量的方法

C. 直接搜集法,综合的方法    D. 间接搜集法,定性的方法

2.该文描述的是哪一个平原的农村景观?

A. 松辽平原    B. 黄淮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江汉平原

3.该地易出现荒欠的原因是

A. 生长季太短    B. 冬季风太强    C. 降水变率太大    D. 土壤盐度太高

 

查看答案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A.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 “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2.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B.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D. 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查看答案

    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应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②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③向远西部地带迁移人口,减轻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④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应加快海南热带经济作物基地的建设

②宁夏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

③四川、广西是我国主要的水电输出省区

④四川和湖南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一致 B. 边界具有确定性

C. 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 D. 区域内部无差异

2.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热量条件变化 B. 水分条件变化

C. 地势高低差异 D. 农业类型差异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与图,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第二条“天路”。线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终点为拉萨市,全线运营长度1838公里,桥隧总长占线路全长的81%,施工难度大。2014年底,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已开工建设;2015年6月,拉萨至林芝段已开工建设,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具有“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频发的山地灾害”、“敏感的生态环境”等四大特点。

    材料二:西藏计划修建的还有滇藏铁路,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延伸,经过盐井,直至芒康。以及新藏铁路:从日喀则西行,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经过拉孜,再往西抵达噶尔雅沙。从噶尔雅沙往北,经过阿克赛钦湖西面,最后抵达终点新疆和田市(下图)。

(1)川藏铁路经过横断山区时施工难度极大,横断山区的河谷多为     形谷,是     作用(地质作用)形成的。

(2)滇藏铁路修建时会受到喀斯特地貌的困扰。铁路沿途能见到的地面喀斯特地貌有          (列举2个),这些地貌是   作用(答地质作用)形成的。

(3)无论是川藏铁路沿线还是滇藏铁路沿线,都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这里常见的地质灾害有              。(列举2个)

(4)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