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某学生利用暑假在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此作了如下一段文字描述:房屋多由晒干...

某学生利用暑假在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此作了如下一段文字描述:房屋多由晒干的泥块构成,多呈坐北朝南形式;农民为减少荒欠的危机,在耕地上栽种众多的作物。作物以冬小麦最多,还有谷子、甘薯、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等。

回答下列各题。

1.该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

A. 直接搜集法,定性的方法    B. 间接搜集法,定量的方法

C. 直接搜集法,综合的方法    D. 间接搜集法,定性的方法

2.该文描述的是哪一个平原的农村景观?

A. 松辽平原    B. 黄淮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江汉平原

3.该地易出现荒欠的原因是

A. 生长季太短    B. 冬季风太强    C. 降水变率太大    D. 土壤盐度太高

 

1. A 2. B 3. C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该学生对家乡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地理事物进行了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应为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故选A。 2.根据种植的农作物可推知描述的农村景观应在华北平原,该地区冬季多吹偏北风,房子呈坐北朝南形式是为了采光、背风。故B对。松辽平原纬度高,农作物多以春小麦为主,A错;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故CD可排除。 3.华北平原位于温带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都很大,农业生产不稳定,C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A.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 “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2.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B.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D. 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查看答案

    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应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②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③向远西部地带迁移人口,减轻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④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应加快海南热带经济作物基地的建设

②宁夏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

③四川、广西是我国主要的水电输出省区

④四川和湖南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一致 B. 边界具有确定性

C. 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 D. 区域内部无差异

2.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热量条件变化 B. 水分条件变化

C. 地势高低差异 D. 农业类型差异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与图,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第二条“天路”。线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终点为拉萨市,全线运营长度1838公里,桥隧总长占线路全长的81%,施工难度大。2014年底,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已开工建设;2015年6月,拉萨至林芝段已开工建设,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具有“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频发的山地灾害”、“敏感的生态环境”等四大特点。

    材料二:西藏计划修建的还有滇藏铁路,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延伸,经过盐井,直至芒康。以及新藏铁路:从日喀则西行,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经过拉孜,再往西抵达噶尔雅沙。从噶尔雅沙往北,经过阿克赛钦湖西面,最后抵达终点新疆和田市(下图)。

(1)川藏铁路经过横断山区时施工难度极大,横断山区的河谷多为     形谷,是     作用(地质作用)形成的。

(2)滇藏铁路修建时会受到喀斯特地貌的困扰。铁路沿途能见到的地面喀斯特地貌有          (列举2个),这些地貌是   作用(答地质作用)形成的。

(3)无论是川藏铁路沿线还是滇藏铁路沿线,都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这里常见的地质灾害有              。(列举2个)

(4)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小题:

    材料一: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下图)。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早在16世纪,这里的鱼群非常密集,人们甚至可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纽芬兰渔场也被誉为“大西洋的巨大金矿”。

    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过度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的鱼群数量急剧下降。1992年加拿大政府严令捕捞鳕鱼,以保护海洋生态。

                                  

    材料二:读欧洲部分地区图

                             

(1)纽芬兰渔场位于图甲中______处,该处形成渔场的原因为_____。图中①②代表的洋流分别是__________。①处水温_____(高、低)于②处。  

(2)图甲中A处是世界上盐度最_____的海,船从波罗的海进入同纬度大西洋时,吃水深度会变_______,形成A处海水盐度异常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B处常常受飓风影响,飓风到来时会带来_________________严重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及生产、生活,但也会有_____等等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