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尔卑斯山地貌复杂,地势险峻,将广袤山区与苏黎世、米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尔卑斯山地貌复杂,地势险峻,将广袤山区与苏黎世、米兰、都灵等文化、经济中心相隔离。最初圣哥达地区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每年大约有120万辆重型卡车从圣哥达山区乡村呼啸而过,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瑞士决定兴建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隧道施工人员前后累计有数千人,耗资超过100亿美元,整个工程共挖掘出巨量的土石。2016年6月1日隧道正式通车。

(1)简述“最初”公路运输成为圣哥达地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

(2)说出大量重型卡车呼啸而过对圣哥达山区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

(3)分析促使瑞士决定耗费巨资兴建圣哥达隧道的原因。

(4)提出合理的措施处理隧道工程挖出的大量土石。

 

(1)圣哥达地区位于山区,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修建交通线路对技术和资金要求高;公路建设成本低,技术要求低,适应性强;“最初”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比较落后。 (2)破坏道路;造成噪声污染;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危害当地珍稀动植物;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3)阿尔卑斯山将瑞士北部与南部地区隔开,交通需求量大;原有交通方式不能满足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充足的资金和技术为隧道建设提供了保障。 (4)作为混凝土、水泥生产的原料,用于隧道建设;用于铺填铁道、填湖造岛等。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因分析以及交通运输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需要结合基础知识,找到材料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1)结合材料,从当地地形地质条件、公路运输的优点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圣哥达地区位于山区,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修建交通线路对技术和资金要求高;公路建设成本低,技术要求低,适应性强;“最初”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比较落后,适合选择公路运输。 (2)环境问题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角度去思考,主要从噪声污染、大气污染以及交通线路本身和运输状况等方面分析答题。重卡重量大容易破坏道路;造成噪声污染;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危害当地珍稀动植物;大量卡车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3)从经济的发展对运输需求的增加,资金、技术以及隧道优点等方面分析答题。阿尔卑斯山将瑞士北部与南部地区隔开,随着南北联系越来越密切,交通需求量越来越大;原有交通方式不能满足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为隧道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 (4)从废弃物的再利用、变废为宝的角度分析答题。作为混凝土、水泥生产的原料,用于隧道建设;用于铺填铁道、填湖造岛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使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落后。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县县通高速”计划,至2015年底,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为其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下图示意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

(1)描述贵州省高速公路的布局特点。

(2)分析贵州省高速公路每千米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的原因。

(3)简述高速公路建设对贵州省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1964年日本东京与大阪间新干线的开通,开启了世界高速铁路建设的先河,目前欧洲和东亚是世界上高速铁路两大集聚区。2003年中国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的开通,标志着中国步入“高铁时代”。东亚高速铁路网络的空间模式及其所产生的空间经济影响,有3种抽象模式。其中,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高速铁路网络基本上以“廊道型”发展模式为主,而中国大陆高速铁路网络整体上呈现出“网络型”发展模式,但局部地区呈现出“星型”模式(城市群地区)和“廊道型”模式(如主要高速铁路线路沿线)。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高速铁路集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    B. 地形

C. 矿产资源    D. 科技

2.日本、中国台湾等高速铁路采用“廊道型”模式的原因主要是(  )

A. 受地形影响,城市群多呈条带状分布

B. 受矿产分布影响,铁路多沿山脉延伸

C. 受地势起伏较大影响,铁路多呈“之”字形

D. “廊道型”模式有利于各区域的紧密联系

3.与日本相比,我国高速铁路(  )

A. 货运量大    B. 发展起步早

C. 发展速度快    D. 通车里程短

 

查看答案

美国各类运输方式按里程增长变化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运输方式是(  )

A. ①河运 ②铁路运输 ③公路运输 ④航空运输

B. ①河运 ②公路运输 ③铁路运输 ④航空运输

C. ①铁路运输 ②河运 ③公路运输 ④航空运输

D. ①河运 ②公路运输 ③航空运输 ④铁路运输

2.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美国运输方式增长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每一条曲线的最高点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B. 新兴的运输方式可能使原有运输方式地位相对下降

C. 随着经济的发展,河流运输、铁路运输的里程将快速增长

D. 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可能使货物运输更注重提高运输质量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  )

A. 四川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鄂尔多斯高原    D. 柴达木盆地

2.2000—2011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原因是(  )

A. 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

B. 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

C. 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

D. 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向东部输送

3.图示天然气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变化将会(  )

A. 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

B. 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

C. 阻碍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

D. 使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

 

查看答案

    南疆策勒恰哈桥是315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以前旧桥极少风沙危害。2009-2011年紧邻老桥建设了高度、长度、宽度均大于旧桥的新桥。自恰哈新桥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每年3~9月桥(路)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重要病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恰哈新桥积沙的主要来源是

A. 甲处戈壁 B. 乙处河谷 C. 丙处戈壁 D. 丁处河谷

2.导致恰哈新桥和旧桥积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距沙源远近 B. 植被覆盖率 C. 桥梁宽度 D. 桥栏阻风程度

3.恰哈新桥每年3~9月桥(路)面积沙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 植被覆盖差 B. 大气运动活跃 C. 河流水位高 D. 降水稀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