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使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落后。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县县通高速”计划,至2015年底,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为其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下图示意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

(1)描述贵州省高速公路的布局特点。

(2)分析贵州省高速公路每千米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的原因。

(3)简述高速公路建设对贵州省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的积极作用。

 

(1)线路分布比较均衡;交织形成网络;以贵阳为中心,构成方格放射式格局(2)山地多,平地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地质构造复杂;河网密布,多地下暗河;线路勘察困难,桥梁洞涵里程长;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投资大,因此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3)高速公路建设能够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贵州快速融入周边经济圈(带),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市场,加速商贸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利于引进人才,发展教育与科技,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脱贫扶贫的步伐,走向小康社会 【解析】 本题以贵州省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贵州省高速公路的布局特点,从图中读取,从总体分布特点、空间形态方面思考;从自然条件角度去分析比平原地区造价高的原因;高速公路建设有利于贵州省对外联系,通过与更多地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脱贫。 (1)现代交通线建设中,社会经济因素已经超越自然因素成为决定因素。贵州省高速交通已经实现县县通,据图可知,高速公路线路布局主要受城市分布的影响,总体上比较均衡;交织形成网络;以贵阳为中心,构成方格放射式格局。 (2)现代社会,自然条件并非交通线路的决定因素,但可以影响交通线路建设和维修成本。据材料知,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的原因应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贵州省山地多,平地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地质构造复杂;河网密布,多地下暗河;线路勘察困难,桥梁洞涵里程长;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投资大,因此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 (3)交通落后导致贵州省经济长期落后,高速公路建设能够加强贵州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贵州快速融入周边经济圈(带),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市场,加速商贸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利于引进人才,发展教育与科技,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脱贫扶贫的步伐,走向小康社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4年日本东京与大阪间新干线的开通,开启了世界高速铁路建设的先河,目前欧洲和东亚是世界上高速铁路两大集聚区。2003年中国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的开通,标志着中国步入“高铁时代”。东亚高速铁路网络的空间模式及其所产生的空间经济影响,有3种抽象模式。其中,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高速铁路网络基本上以“廊道型”发展模式为主,而中国大陆高速铁路网络整体上呈现出“网络型”发展模式,但局部地区呈现出“星型”模式(城市群地区)和“廊道型”模式(如主要高速铁路线路沿线)。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高速铁路集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    B. 地形

C. 矿产资源    D. 科技

2.日本、中国台湾等高速铁路采用“廊道型”模式的原因主要是(  )

A. 受地形影响,城市群多呈条带状分布

B. 受矿产分布影响,铁路多沿山脉延伸

C. 受地势起伏较大影响,铁路多呈“之”字形

D. “廊道型”模式有利于各区域的紧密联系

3.与日本相比,我国高速铁路(  )

A. 货运量大    B. 发展起步早

C. 发展速度快    D. 通车里程短

 

查看答案

美国各类运输方式按里程增长变化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运输方式是(  )

A. ①河运 ②铁路运输 ③公路运输 ④航空运输

B. ①河运 ②公路运输 ③铁路运输 ④航空运输

C. ①铁路运输 ②河运 ③公路运输 ④航空运输

D. ①河运 ②公路运输 ③航空运输 ④铁路运输

2.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美国运输方式增长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每一条曲线的最高点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B. 新兴的运输方式可能使原有运输方式地位相对下降

C. 随着经济的发展,河流运输、铁路运输的里程将快速增长

D. 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可能使货物运输更注重提高运输质量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  )

A. 四川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鄂尔多斯高原    D. 柴达木盆地

2.2000—2011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原因是(  )

A. 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

B. 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

C. 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

D. 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向东部输送

3.图示天然气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变化将会(  )

A. 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

B. 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

C. 阻碍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

D. 使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

 

查看答案

    南疆策勒恰哈桥是315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以前旧桥极少风沙危害。2009-2011年紧邻老桥建设了高度、长度、宽度均大于旧桥的新桥。自恰哈新桥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每年3~9月桥(路)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重要病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恰哈新桥积沙的主要来源是

A. 甲处戈壁 B. 乙处河谷 C. 丙处戈壁 D. 丁处河谷

2.导致恰哈新桥和旧桥积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距沙源远近 B. 植被覆盖率 C. 桥梁宽度 D. 桥栏阻风程度

3.恰哈新桥每年3~9月桥(路)面积沙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 植被覆盖差 B. 大气运动活跃 C. 河流水位高 D. 降水稀少

 

查看答案

据图回答问题。

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

 

(1)①处地质构造是_____,该处河流不宜修建电站大坝,原因是_____

(2)②处地貌名称是_____,一般分布在______地区,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

(3)根据这里丰富的含煤地层,可以推断在地质史上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是______;若在a、b两处采煤,分别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可能是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简述其原因。a处______; b处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