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松恩峡湾(61°N左右)宽914m;深度达1200m,挪威计划在此打造全球首个“...

松恩峡湾(61°N左右)宽914m;深度达1200m,挪威计划在此打造全球首个“漂浮”两车道海底隧道,预计于2035年前完工。该海底隧道是在不妨碍船舶航运的条件下,建造在海底供人员及车辆通行的海洋建筑物,建成后将大大缩短海湾两岸之间的行程,有利于改善海湾两侧地区交通紧张的局面。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相对于在松恩峡湾建造跨海大桥“漂浮”海底隧道

A. 受天气影响大    B. 对生态环境破坏大

C. 阻碍水上航运    D. 工程量小,造价低

2.挪威建造“漂浮”海底隧道主要面临的问题是

A. 资金压力大    B. 技术难度大

C. 劳动力不足    D. 地质灾害频繁

 

1. D 2. B 【解析】 1.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峡湾为挪威峡湾,峡湾是一种冰川地貌,海岸线呈现出独特的锯齿状。而且该峡湾宽914,深度达1200m,而架桥需要桥墩以承接桥身的重量,然而峡湾水深可达千米,技术难度大,而且工程量极大,但建设管道,宽度较窄,工程造价较低,工程量较小,故D项正确。 2.挪威建造“漂浮”海底隧道,会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海水条件,因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技术难度较大,故B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重庆,常常能看到停靠在江边的“不动船”(如下图),这些船就是“趸船”,由于需要大量的缆绳和船锚将趸船園定在河流浅滩,其也被戏称为“万足之船”。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重庆江边停靠大量趸船,考虑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 风力大    B. 水流急    C. 河床浅    D. 汛期长

2.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趸船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用于装卸货物的浮码头    B. 供行人上下的浮码头

C. 用于商业、娱乐等场所    D. 作为货船来运输货物

3.重庆趸船虽然为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导致其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河流结冰期    B. 河流水位    C. 河流含沙量    D. 河流流向

 

查看答案

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为11.9万公里,通航平均吨位为76吨/艘,德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为4296公里,通航平均吨位为1395吨/艘。货运密度(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公里线路所承担的货物周转量)和运输成本是内河航运的两个重要的经济指标。我国内河的货运密度约为130万吨/公里,德国为1192万吨/公里;我国内河的运输成本高于铁路运输,而德国内河的运输成本大大低于铁路运输。因此,我国内河航运缺乏竞争力,造成不少地区内河航运呈萎缩趋势,面临高成本几乎零利润的行业困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德国相比,我国内河航运的货运密度较低的自然原因是

A. 水系之间未能沟通,影响货物直达运输    B. 内河航道水位季节变化大,通航能力差

C. 内河航道船舶平均吨位小,运输效率低    D. 地势起伏大,河流多急流、险滩、瀑布

2.下列内河航段运输成本最高的可能是

A. 南京—上海    B. 杭州—扬州    C. 赣州—南昌    D. 梧州—肇庆

3.在河床上大量挖沙,不仅影响内河航运,而且易引发环境问题,挖沙作业与下列现象关联性最小的是

A. 河流航道的水面宽度减小    B. 沿海咸水上溯的距离增加

C. 河槽下切强导致水位降低    D. 河道淤积加重形成地上河

 

查看答案

兰新高铁(左图)的部分路段既有地下隧道也有“地上隧道”,“地上隧道”主要目的是防止新疆境内的强风吹翻列车,其一侧有许多圆形小洞,“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是为了克服当地另外一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右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对甲、乙两地修建隧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修地下隧道,乙地修“地上隧道”    B. 甲地修“地上隧道”,乙地修地下隧道

C. 甲、乙两地都修地下隧道    D. 甲、乙两地都修“地上隧道”

2.“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

A. 强风    B. 低温    C. 冻土    D. 渗水

 

查看答案

2017年7月9日,宝兰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它的开通将连接起丝路沿线的西安、宝鸡、天水、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多个主要城市,形成新丝绸之路上的高速通道。下图为“宝兰高铁铁路”。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宝兰高铁主要穿过黄土高原地区,施工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A. 植被稀疏,风沙危害大    B. 黄土湿陷,滑坡、泥石流频发

C. 水源短缺,施工条件差    D. 光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

2.宝兰高铁的全线通车将

A. 方便东西部地区农矿产品的运输    B. 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C. 大幅度增加连云港的吞吐量    D. 促进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查看答案

“晒晒太阳就能发电,电动汽车跑在上面就能充电,下雪后还能自行感知、融化路面积雪……”这就是由一块块“玻璃”(具有抗压、抗滑的性能、符合车辆通行条件的光伏发电组件)拼接、铺设而成的光伏路面。2017年12月28日,全球首条高速公路光伏路面试验段在济南正式通车。该路段全长仅1080米,但每年可并网发电100万度。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高速公路光伏路面建设

A. 工程量较小,造价较低    B. 施工对环境影响小

C. 建设受地质条件限制大    D. 后期维护扩建较难

2.制约光伏路面发展和推广的主要因素

A. 地形    B. 光照    C. 资金    D. 技术

3.如果未来光伏路面得到大力推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能满足公路用电需求    B. 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C. 可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D. 保障极端天气出行安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