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粤苏浙沪经济数据比...

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粤苏浙沪经济数据比较。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及交通线分布。

 

材料三 正在建设中的洋山港(属上海港管辖)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水深条件最好的港口之一。临港新城是洋山港配套建设项目之一,离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距离只有几十千米。这里有上海第三大湿地保护区,植被繁茂。

(1)比较2010年,粤、苏、浙、沪四地进出口增长幅度最大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人均最高的地区。

(2)珠江三角洲特色农业是什么?并分析近年来,该农业规模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3)描述长三角与珠三角主要城市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洋山港要建设成为世界最大港口,其主要优势有哪些?

(4)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说出临港新城适宜引进哪些产业(举二项)并陈述理由。

 

(1)江苏 上海 (2)基塘农业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用地面积减小 (3)沿江河、海、交通线分布 扼中国南北沿海海运中点及要冲(地理位置);经济腹地广阔(背靠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经济区及长江经济地带);港阔水深,通航条件好;对外联系方便。 (4)①现代物流业:发达的海陆空运输;②生态旅游业:丰富的湿地、植被资源、海洋资源;③高新技术产业:上海科研实力雄厚,本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解析】 (1)主要根据材料一的图表进行回答。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苏的进口增长是39.9%,出口增长是35.8%,是这四地中进出口增长幅度最高的;用工业增加值/总人口,可算出上海工业增加值人均是最高的。(2)根据所学知识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特色农业是基塘农业,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该农业类型规模不断缩小。(3)本题主要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沿长三角与珠三角主要城市空间分布是沿江河、海、交通线分布。洋山港港口建设的优势从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城市依托、经济腹地等方面分析。水域条件:扼中国南北沿海海运中点及要冲(地理位置);具有河海联运优势,对外联系方便。港阔水深,通航条件好;冬季不结冰,通航时间长。陆域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利于港口的建设;经济腹地广阔(背靠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经济区及长江经济地带)。 (4)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总结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离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距离只有几十千米。”说明海陆空交通便利。适宜发展物流业;“这里有上海第三大湿地保护区,植被繁茂。”说明适合发展生态旅游业;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交通和环境要求高,而该地这两样条件都满足,再加上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技术实力雄厚,故该港口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河流,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流域内的东南部以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为山地、丘陵。

材料二 下图是甲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下图反映的是甲河流域部分基本数据(2010年)。

(1)描述甲河流域城市分布的特点,该流域城市体系(参考中心地理论)较为合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甲河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请简要说明甲河上游地区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

(3)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哪些?并简述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峨眉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有保存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生物种类丰富。

材料二:下图为峨眉山及周边区域简图。

(1)请简要描述图中西部地区的地形特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两个角度分析)。

(2)分析峨眉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不同纬度昼长年变化幅度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纬度最大昼长为13小时

B. 乙纬度昼长年变化幅度为23小时

C. 甲纬度最晚日落时间为当地21:15

D. 乙纬度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43.5°

 

查看答案

下图中OP、OQ分别表示某地二至日的正午树影长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的纬度位置为(  )

A.     B. 11°S    C. 20°N    D. 67°S

2.该地树影最长的日期(  )

A. 当地昼短夜长    B. 南欧正值雨季    C. 华北落叶纷飞    D. 北极极光绚丽

 

查看答案

某地理小组野外考察日志记录,某日北京时间7:00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15,晚上观北极星的仰角为40°,次日白昼开始变短,北极星的仰角变大。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研究小组的行进方向是(  )

A. 向西北    B. 向东北    C. 向西南    D. 向东南

2.又经过15天,研究小组到达新营地,小组成员推测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 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升起    B. 北半球的昼与夜比值变小

C.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    D. 新露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