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气候变暖、降水增减、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 使...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气候变暖、降水增减、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 使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因素影响,老弱植物在原区域枯死,原有植物在新的区域发展,种群中心发生转移。研究发现,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如云杉、冷杉、松树,数十年来每十年向北迁移了11 千米;喜高温和雨水的开花被子植物如白橡树、糖枫树、冬青属植 物约有 3/4 每十年向西迁移了 15.4 千米,没有出现东迁或南迁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土壤

2.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向西迁移可能是因当地

A. 年均温降低    B. 蒸发量减少    C. 土地开发利用    D. 自然灾害减少

 

1. A 2. C 【解析】 1.裸子针叶植够耐寒,一般是生长在较寒冷的环境里。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到其生长环境。热量增加会关闭气孔减少蒸发,但也会失去光合作用,故会导致其死亡,即使不死亡,其防御性也会降低,由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故向北迁去寻找新的生长环境,故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本题只有A符合条件,其余均可排除。 2.气候变暖使得美国东部的温度升高了,蒸发量更强,故AB错;美国东部地区美国东部人口密集、土地使用的变化、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害虫或者灯光都可能会对树木分布造成影响,故D错,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全长55千米,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 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 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 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 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2.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

A. 方便游人观景    B. 方便旅客休息    C. 抵御地震台风    D. 利于桥隧转换

 

查看答案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 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B. 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C. 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D. 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查看答案

读新疆某山地沿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均降水量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1.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   )

A. a    B. b    C. c    D. d

2.此处有森林带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

A. 蒸发量小,湿度大    B. 光照条件好,热量丰富

C. 降水量多,湿度大    D. 海拔高,人类活动影响小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的“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用翡翠雕刻而成。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的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右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地质作用表现形式,字母表示物质类型,其中D中含有化石。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翡翠属于(  )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2.在右图中,能反映翡翠形成过程的作用形式是(  )

A.     B.     C.     D.

3.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A-煤    B. B-玄武岩    C. C-流纹岩    D. D-砂岩

 

查看答案

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曾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如图)。

回答下面小题。

1.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结合右图(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判断,下列关于左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震波通过①②界面时,波速都有明显的变化

B. 在D、E两圈层,既能检测到横波、又能检测到纵波

C. 地震波通过①界面时,纵波速度增加、横波速度降低

D. 地球的内部、外部圈层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